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4日專電)前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去年遭港府拒發簽證後被學校解聘。她今天在史丹佛大學分享表示,研究政治流亡者20年,卻變成了流亡者,從前以為自己很瞭解他們,直至當時身上僅剩下兩個行李箱,才體認有多難。
美國加州各界紀念六四事件35週年,史丹佛大學智庫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邀請何曉清與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進行分享。
何曉清是歷史學家,曾在哈佛大學開設「天安門運動歷史與記憶」課程,致力講述與保存六四歷史,儘管行事作風低調,仍被大批中國小粉紅批評賣國。
2019年她受聘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教,2023年她接獲香港入境處通知,工作簽證延期被拒,同時遭學校「立即解雇」。她說,書寫別人總是比較容易。
何曉清情緒略為激動表示,上次到胡佛研究所是「被禁」之前,對於像她、以及天安門母親這樣在黑暗中掙扎的人來說,能夠感受到光亮、被支持與被理解是很重要的。
「在研究政治流亡者20年後,我變成了他們的一分子」,何曉清說,從前用來描述流亡者的情節,現在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曾以為自己很瞭解他們,直到(被解雇)當時,必須靠著兩個行李箱生活」。
何曉清說,六四事件35年後,研究天安門的學者被禁止重返教職,「這說明了一切」。六四事件仍是政治禁忌,天安門母親依舊無法公開悼念孩子。
她說,香港曾是光明的燈塔,曾經有30年,民眾可以在維園點亮燭光,因此儘管研究天安門事件是令人恐懼且孤獨的旅程,她總還能看見燭光被燃起。
何曉清說,「保有希望非常困難」,但民眾問她哪來的希望,她會回答,「我依舊充滿希望,天安門不僅是關於鎮壓,也是關於希望」。過去35年,是她生命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從長遠歷史角度來看,「我知道歷史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何曉清說,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中國必須正視過去才會有未來。(編輯:馮昭)11306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