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英首席芭蕾舞者周子超 不愛比賽卻躍升國際

台灣旅英首席芭蕾舞者周子超 不愛比賽卻躍升國際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特稿)觀眾席響起如雷掌聲,來自台灣的舞者周子超向滿座1500多位觀眾深深鞠躬。他是英國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周子超,從來不愛比賽,如今卻是台灣罕見的國際一流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團(Birmingham Royal Ballet, BRB)4月底在倫敦「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劇院推出經典舞碼「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周子超在其中一場擔綱演出王子。

沙德勒之井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的發源地,與英國舞蹈藝術的發展緊密相關,也是各國舞團有野心征服的舞蹈殿堂。BRB原本是「沙德勒之井劇院芭蕾舞團」,也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姐妹團。多數評論給BRB的「睡美人」4顆星以上(滿分5顆)評價。

周子超不是唯一在英國闖出一片天的台灣優秀舞者,但能在文化素養、技巧、體態等多方面都具高門檻的國際芭蕾舞界成為一流舞團的首席舞者(principal dancer),確實難得。

1985年生於宜蘭市,周子超8歲左右加入蘭陽舞蹈團「芭蕾專修班」,當時是全班唯一男生。

那時候的他最期待每週五到週日,與同學一起搭40多分鐘的「娃娃車」到羅東學舞,接受舞團特別聘請的來自不同東歐國家的老師指導,浸淫於俄羅斯芭蕾學派瓦岡諾娃訓練法(the Vaganova method)。這套「擇優」融入法式和義式特色的訓練法講究身體每一個細節在技巧、美學、情感表達、角色形塑等方面,既精準俐落,又層次豐富、具飽滿細膩張力的表現。

記者問他,儘管國際芭蕾舞界有越來越多亞洲舞者,他是否曾覺得至少在肢體條件,亞洲人相對缺乏優勢。

周子超很快回應:「從來沒這麼想過。」他說,在蘭陽舞蹈團的東歐系訓練讓他從不懷疑自己有何「不如人」之處、或者鑽牛角尖和其他人比較,而是專注於不斷挑戰自己對自身潛能的認知、思考如何全面釋放與展現自己。

他說:「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大或很小,都是可以掌握的。」

身為班上唯一男孩,周子超說,他當時很開心可以在蘭陽舞蹈團「什麼都學」,男、女舞者技法全盤接收。他後來曾短暫就讀蘭陽女中、當時宜蘭唯一的舞蹈班,成為該校1938年創設以來第一位男學生。

周子超透露,在蘭陽舞蹈團學舞時期,曾有老師認為他頗具才華,提議帶他到俄羅斯發展。

來自俄羅斯的艾拉(Alla)是周子超當時的指導老師之一。一名曾應邀參訪舞團、同樣出身東歐的艾拉昔日友人向中央社證實,艾拉當時對周子超讚譽有加,直說他「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當時是動盪的1990年代,周子超不過10歲左右。父母認為,前往俄羅斯,風險太大。

不過,父母一向大力支持周子超對舞蹈的熱情,在他進入高中前,就曾讓他遠赴澳洲短暫習舞。在蘭陽女中讀高中時,老師告訴他,若想成為專業舞者,最好出國學習,而且要趁年輕盡快。

2003年,他進入澳洲國家芭蕾舞學校(The Australian Ballet School)、獲全額獎學金,並提早一年畢業,於2005年直接應邀加入澳洲芭蕾舞團(The Australian Ballet)。2011年,他轉而投效BRB。

在澳洲就讀的第一年,周子超獲推派參加日本舉辦的亞太國際芭蕾舞比賽(Asian Pacific International Ballet Competition),奪得金牌。

赴澳洲就學前,周子超在台灣從未參加比賽,也對比賽沒興趣。他說,「我只想要好好跳舞」,「第一次比賽就拿第一,真的是誤打誤撞」。那是周子超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賽。

他告訴記者,台灣社會有必要調整思維,盡可能不要執著於參賽和名次、獎牌數。在國內為分數爭得眼紅、為了比賽而急就章片段式地學習、鑽營如何「討喜」演出,這不但可惜了個人對舞蹈的愛好,也忽略外面廣大的世界有太多可能性值得探索,有太多或許令人意想不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的人才。

周子超說,若汲汲營營於參賽,就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好自己的故事。對專業舞者來說,能夠「登台演出」才是最重要的事。

登台演出、以及能夠登上什麼樣的舞台演出,需憑實力。舞台可以很殘酷;能夠在舞台上發光發熱多久,往往也與實力有關。

周子超說,國際間即便是芭蕾舞界,都有各色各樣的人競爭,「大家看的是實力,不是你從哪裡來」。不僅是出身背景不是重點,在「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的國際舞台上,也不會有人追問,舞者自小學時期拿過多少獎。

他提到,在台灣,有才華的舞者很多,但受限於教育體制和社會文化,往往必須讀完大學。

周子超19歲就加入專業舞團,但在台灣,大學畢業已20多歲。他直言,20多歲才參加國內外專業舞團徵選,真的「有點晚」。許多人最後可能從事教職,但這其實不過是進入封閉的人才循環、容易一再走前人老路。

他希望台灣有像西方常見的專業舞蹈學校,讓有才華、有熱情的人好好學舞,18、19歲畢業就有機會在國際舞蹈界闖蕩。

他也很期待台灣能有自己的國家級芭蕾舞團。周子超認為,作為大型綜合型藝術,芭蕾是深具感染力、超越國界與語言藩籬,能引發大眾興趣、吸引不同背景人士的文化交流媒介,囊括舞蹈、音樂、戲劇、服裝設計等多樣元素,各有看點。

國家級芭蕾舞團可以為「台灣走向國際」添力。周子超說,台灣眾多優秀舞者也將因此有更多「專心跳舞」的空間,不需為兼職焦頭爛額。

30年前,周子超只是個愛跳舞的小孩,夢想成為全職專業舞者。如今他由宜蘭躍升世界舞台,最想看見的依然是有更多台灣舞者能像他一樣,不只能夠每天「好好跳舞」,更舞動國際。(編輯:郭中翰)11306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