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桑傑重獲自由 仰賴外交、政治和法律交相作用

中央社

(中央社倫敦25日綜合外電報導)揭密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Julian Assange)今天在美國管轄的塞班島一座法院認罪後重獲自由,在外交、政治和法律的綜合因素下,踏上返回祖國澳洲的道路。

維基解密(WikiLeaks)於2010年揭露大批美國國防文件和外交電文,引發軒然大波。亞桑傑同年在英國被捕,當時是因為瑞典當局希望就一起性犯罪指控向亞桑傑問話,進而發出歐洲逮捕令。他為避免被引渡至瑞典,前往厄瓜多駐英大使館尋求庇護,一躲就是7年。瑞典一案後來撤銷。

亞桑傑2019年被逐出大使館,並因違反保釋條件而入監,此後被關在倫敦的貝爾馬什(Belmarsh)監獄,同時極力抵抗被引渡至美國受審。他為了重獲自由,就違反美國間諜法與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

亞桑傑今天在塞班島(Saipan Island)的法院認罪,隨後啟程返回澳洲。

● 外交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皇家檢察署(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在聲明中表示,認罪協議的可能性「在3月首次引起我們的注意」。從那時起,皇家檢察署一直就如何讓亞桑傑獲釋並「按照他和美國政府意願」出庭的「機制」提供建議。

這項協議的起源可能是2022年5月上台的澳洲新政府決心將亞桑傑帶回國。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表示,他並不支持亞桑傑所做的一切,但「真的受夠了」,現在是讓他獲釋的時候了。

艾班尼斯將此案列為優先事項,展開多次閉門磋商,在澳洲國會也得到跨黨派支持。

澳洲國會議員代表團去年9月前往華盛頓直接遊說美國國會。艾班尼斯去年10月赴白宮進行國是訪問,也親自向美國總統拜登提出這個問題。

隨後,澳洲國會今年2月表決,以壓倒性多數支持敦促美國和英國讓亞桑傑返回澳洲。他們大力遊說頗具影響力的美國駐澳洲大使卡洛琳.甘迺迪(Caroline Kennedy)。

其中關鍵人物是史密斯(Stephen Smith),他於2023年初以新任澳洲駐英國高級專員身分抵達倫敦。曾在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執政期間擔任外交部長的史密斯於2023年4月赴貝爾馬什監獄探望亞桑傑。陸克文現任澳洲駐美大使,他也參與了談判。

● 法律

英國高等法院今年5月20日給了亞桑傑一個契機,裁定他可針對想把他引渡到美國受審的企圖提出新的上訴。

曾任英國皇家檢察署引渡事務主管的瓦莫斯(Nick Vamos)說,這項裁定讓相關各方有了回到談判桌上敲定協議的壓力。

他說,這項裁定或許會讓亞桑傑得以主張揭露美國機密資料應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而這可能導致「數月甚至數年的延宕和壓力」。

他還說:「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和更長的拖延,看來似乎美國已放棄了公布(機密資料的)指控,換取亞桑傑承認侵入資料庫的罪名並折抵刑期,最終結束這樁陳年案件。」

● 政治

一如既往,政治也發揮了作用。

美方先前就表達了達成協議的意願。去年8月,卡洛琳.甘迺迪公開建議以認罪協議來解決僵局,亞桑傑的律師團後來也採納這個建議。

拜登今年4月說,他正考慮澳洲提出的撤訴要求。

美英澳已於2021年建立「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亞桑傑案一直是英美關係中的疙瘩,許多外交人員亟欲解決。

但白宮表示,白宮在認罪協議細節中並未扮演任何角色,這件事屬司法部管轄。

最終,經過多年法律和外交爭端,似乎各方都到了願意達成協議、也願意為此妥協的地步。(譯者:陳昱婷、曾依璇)11306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