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食安問題再傳隱患,媒體報導,有油罐車業者運輸後不清洗罐體,甚至是剛卸完煤油就直接換裝食用油,造成糧油污染;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發布公告,自7月5日展開專項大排查。
中儲糧集團6日公告,對近日媒體關於油罐車油罐混用的報導,高度重視,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展開專項大排查。全面嚴格排查出入庫等環節使用的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關運輸承運單位運輸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定,運輸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範。
對於檢查發現存在違反規定的運輸單位和承運車輛,立即依法終止運輸合作,並列入集團公司服務採購黑名單;全系統各單位需嚴格落實責任,嚴守工作規範,嚴防糧油污染風險,切實保障儲備糧油食品安全。
新京報7月2日報導,今年5月,記者經過長時間追蹤調查,發現許多普通貨運油罐車,既運送糖漿、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
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曝光的兩個案例中,罐車都是從寧夏運了煤製油到河北卸車後,不清洗罐體就直接運散裝食用油。
羊城晚報3日評論,一些油罐車卸完煤油又裝食用油,混用不清洗,直接「混運」,埋下諸多食品安全隱患。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混運」現象並非個例,而是運輸行業內的潛規則,散裝食用油在長距離運輸過程中幾乎處於無監管狀態。
評論指出,「混運」背後是「利」字作祟。若專車專用,到站卸貨後再返回裝貨,不可避免要跑一趟空車;若清洗儲存罐,每次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很多車隊老板選擇能省則省,既沒有專車專用,也不洗罐。
這個過程中,一些散裝食用油生產廠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內是否潔凈,而收貨方檢驗手段過於單一,也無法發現問題。
評論再指,油罐車「混運」現象的曝光,再次敲響了食品流通領域的安全警鐘。無論是賣油的廠家還是買油的公司,都應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內部監管機制,加強對運輸環節的管控,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過。(編輯:唐佩君/陳鎧妤)11307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