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1日專電)馬來西亞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引發熱議。商界雖認為將獲取更多貿易便利與出口機會,但學界從實際數據分析,認為應踩煞車,籲莫讓外交利益大於經貿的政治決定,讓大馬身陷大國陣營對抗局面。
金磚國家原本包含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與南非(BRICS,金磚五國),去年開始擴大成員規模,以挑戰西方經濟體主導的世界秩序。伊朗、埃及、阿根廷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陸續加入金磚國家後,另有40多國表達興趣。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6月向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態,準備加入「金磚國家」新興國家經濟體集團。
安華7月28日接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討論大馬盼加入「金磚國家」意願,馬來西亞也致函輪值主席國俄羅斯。
商界人士歡迎大馬加入「金磚國家」新興國家經濟體集團,但經濟學者認為,大馬應從深層戰略思考並踩煞車,不宜表態加入。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TAR)經濟學教授黃錦榮(Chin-Yoong Wong)告訴中央社,金磚國家組織成員國經濟規約28兆或29兆美元(約新台幣917兆或950兆元),大概是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29%;若單從數據分析的確划得來,也是美事一樁。
不過,他分析,這些數據都是一廂情願的論調。從「金磚國家」成立近20年的實際運作觀察,不僅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協議、也沒有關於自由貿易的協議,更不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種以經濟為主要目的的組織。
黃錦榮認為,馬來西亞不可能透過金磚國家這種組織,達成經濟與自由貿易協議。
他指出,依照大馬外交慣例,舉凡與經濟相關的國際組織,應由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主導;但這次有意加入金磚國家整個過程,卻由外交部主導。因此,實際上外交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黃錦榮表示,金磚國家如果去除中國,經濟規模非常小;中國經濟規模遠大於其他所有金磚成員國總和。論及大馬對中國經濟依賴,中國早就是大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因此,加入與否對大馬不構成任何影響,沒有任何經濟效益。
從政治層面分析,黃錦榮說,金磚國家成立與目的就是要有別於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國際秩序,針對性非常明確;大馬如果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無異於認同這個組織的方向,將無法說明大馬維持的外交獨立中立態度。
他認為,這導致大馬外交定位朝向某大國陣營靠攏,和傳統以來在不同陣營國家間遊走的方向不同。而大馬是明年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輪值主席國,這個時間點選擇申請加入金磚國家,並非明智抉擇。(編輯:陳妍君)113080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