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通過網路犯罪條約 人權組織憂帶來監控風險

中央社

(中央社紐約聯合國總部8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今天通過一項鎖定網路犯罪的條約,這是聯合國首份這類文本,人權活動人士強烈反對,警告這項條約可能帶來監控風險。

法新社報導,經過3年協商,以及在紐約進行最後為期兩週的會議,成員國協商一致通過「聯合國打擊網路犯罪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ybercrime),將提交聯合國大會取得正式通過。

聯合國打擊網路犯罪公約起草委員會主席、阿爾及利亞外交官梅巴基(Faouzia Boumaiza Mebarki)回應掌聲說:「我認為這些文件…已經通過。非常感謝大家,各位做得好!」

這個委員會是在俄羅斯2017年採取初步行動後,不顧美國和歐洲的反對而成立。

這項新條約將在獲得40個成員國批准後生效,旨在「更有效實際地防止和打擊網路犯罪」,特別是關於兒童性虐待影像和洗錢方面。

南非代表稱讚這是一部「具里程碑意義的公約」,並表示「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的相關條款,為網路基礎設施較不發達的國家提供了急需的支持」。

但這份條約的批評者,也就是由人權活動人士和大型科技公司所組成的不尋常的聯盟,譴責條約範圍過於廣泛,還稱這可能相當於一項全球「監控」條約,並可用於鎮壓。

特別是條約文本規定,一個國家為調查任何依據其國內法律可判處至少4年徒刑的犯罪行為,可以要求另一國當局提供與犯罪相關的任何電子證據,還可以向網路服務供應商要求數據。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布朗(Deborah Brown)向法新社表示,這項條約「對人權來說將是一大災難,也是聯合國的黑暗時刻」。

布朗說:「這份條約實際上就是鎮壓的法律工具,可以用來跨境打擊新聞工作者、運動人士、LGBT族群、自由思想者和其他人。」(譯者:李佩珊/核稿:徐睿承)11308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