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倫敦18日綜合外電報導)調查顯示,9成英國大型企業平均耗資200萬英鎊(約新台幣8294萬元)買碳信用額供抵換碳排,而他們幾乎全都計劃日後加碼,盼加到平均每間公司花2000萬英鎊。
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報導,根據風險管理公司Gallagher所做的研究,即使存在相關風險,企業對碳信用額的需求依然強勁。
研究顯示,大型英國企業可能透過購買碳信用額來達成近2/3自身所設定的永續目標。
在擁有250名員工以上的英國企業裡,超過88%受訪的永續部門主管曾購買過碳信用額,每家公司平均花費200萬英鎊(約新台幣8294萬元)。
此外,這些企業中有96%計劃透過自願性碳市場購買更多碳抵換、碳避免和碳移除額度。
調查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碳信用額是實現永續目標的可靠方式;90%受訪者認為,碳信用額將在協助英國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受訪者購買由各種專案發放的碳信用額,包括能源效率、再生能源、廢棄物管理、燃料轉換、增強風化或礦化固碳等計畫。
Gallagher氣候戰略、碳保險和參數解決方案主管柏士禮(James Bosley)說:「除現有的脫碳措施,英國企業顯然將購買碳信用額視為達成氣候和脫碳目標的一種重要工具。」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雖然有63%的受訪者透過購買碳信用額來達成永續目標,但如他們投資的碳信用專案未能實現承諾的減排效益,有不少(27%)受訪者卻缺乏實現綠色目標的備用計畫。
對此,柏士禮敦促企業避免對進行碳抵換感到自滿,並應考慮購買碳信用保險來保護他們的投資。
這次的調查結果是在當前自願性碳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且遭人嚴格檢視下得出;此前有人指控一些碳權項目其實是「垃圾」碳信用額,甚至對環境和社會有潛在危害。
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企業或組織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抵銷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淨零排放。當前許多碳信用額是經由一些森林保育等專案項目所產出的額度或積分。
交易市場上過去一段時間遭揭部分碳抵換專案減碳量不實。例如宣稱可封存多少碳,但技術上根本還沒落實,或聲稱保護多少面積森林免於砍伐,但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濫伐威脅,如此的碳信用額度就完全無助於淨零排放。(譯者:王嘉語/核稿:陳亦偉)11308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