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繼蓋高速公路和高鐵等基建之後,下一個投資熱點是運河。近期中國至少有6個省分計畫投入開鑿運河,總投資額約人民幣8500億(下同,約新台幣3.8兆元),相當挑戰地方財政。
綜合陸媒報導,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廣東、湖北等6個省分都投入開鑿運河,安徽砸950億建設江淮運河,已在去年通航;廣西砸680億建設平陸運河,計畫在2026年完工;湖北計畫砸748億,打通荊漢運河,將長江「截彎取直」。
河南砸1416億,謀劃47個內河水運項目,一舉融入長三角;湖南砸1500億打通湘桂運河,接通大灣區,獲得兩大出海口;江西預計砸3200億建設浙贛粵運河,超過京杭大運河,成為全世界最長的運河。
作為對比,中國南北高鐵動脈京滬高鐵,當年的總投資為2209億元。
目前中國公路、鐵路、航運都已非常發達,但內河水運的成本更低,只有鐵路運輸的1/2,公路運輸的1/5,航空運輸的1/20。並且載運量較大,適合時效性不強的大宗貨物運輸,例如煤炭、礦石等。
報導指出,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4%左右,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7%至8%的水準。水運的復興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以廣西來說,雖然臨海,卻沒有江河向南流直通北部灣港口,因此西南地區貨物出海多需繞道至廣州,建設平陸運河,可連接西江與北部灣港口,形成便利的出海通道。而湖南正在推動長達300公里的湘桂運河,一旦建成,就可打通長江至珠江,連接長三角與大灣區兩大港口。
此外,投入大型交通基建,還可以刺激投資,促進就業,帶動經濟成長。尤其在這兩年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作為中國經濟成長引擎的房地產行業又動力不足,因此運河成為新一波熱門投資項目。
然而,運河動輒投資千億,造價比高鐵高,除了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支持外,地方也得承擔大部分資金籌措的任務。但現在中國地方政府財務基礎薄弱,甚至負債累累,運河從規劃到竣工,所需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難以輕易估算,還需考慮經濟效益、生態環境影響與後續維護成本,相當挑戰地方財政。(編輯:廖文綺/呂佳蓉)11308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