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與印太產業韌性夥伴 專家:有利武器共同生產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0日專電)美國五角大廈年初將台灣列為國防工業供應鏈的「友岸外包」夥伴,近日成立的「印太產業韌性夥伴」,台灣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徐衍璞也出席。專家指出,台灣參與其中,有利發展武器共同生產。

「印太產業韌性夥伴」(Partnership for Indo-Pacific Industrial Resilience,暫譯,或稱PIPIR),由美國推動,聲明草稿於5月底公布。

美國五角大廈今天的新聞稿指出,首屆會議7、8日在夏威夷舉行,由五角大廈負責武器採購與維護的副部長拉普蘭特(William LaPlante)主持。參與的國家來自印太與歐洲大西洋地區,由各國的軍備主管層級資深官員出席。

新聞稿指出,有13個國家連署該聯盟的核心願景聲明,但並未說明參與的國家有那些。另外,根據與會者合照,台灣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徐衍璞也與會。

根據相關資料,聯盟的成員分為會員與顧問。中央社8日以電子郵件向五角大廈詢問台灣參與的角色,尚未得到回覆。

在檀香山的會議中,會員國成立4個工作組,分別是維護、生產、供應鏈韌性、及政策與優化。根據資料,生產組的要務包括評估共同生產機會;通過協調產能擴張來提升武器生產規模;找出雙邊或多邊合作機會等。

聲明指出,當前全球的安全挑戰凸顯國防工業韌性的重要性,會員國將在符合各自政策的前提下,追求雙邊、多邊合作,增強共享的國防工業韌性。

會員國將合作擴大工業基礎能力、產能與勞動力、促進國防創新、改善資訊共享、鼓勵標準化、減少合作障礙、減輕潛在脆弱性。合作不限政府,將納入產業界、提供資金者、學術界及其他形式的夥伴關係。也將成立常設的工業諮詢委員會。

五角大廈成立「印太產業韌性夥伴」是繼1月發表「國防工業戰略」(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Strategy,NDIS)報告後的進一步行動。

這份報告指出,美國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聯盟夥伴包括澳洲、加拿大、歐盟、印度、以色列、日本、墨西哥、南韓、台灣和英國等國。

此外,駐美代表處與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8日合作舉辦線上論壇,探討台美共同生產武器的相關議題。與會的前美軍太平洋陸戰隊司令、退役中將魯德(Steven Rudder)指出,美國與台灣共同生產武器的大門已經打開。

魯德指出,在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日共同生產武器、美日菲形成安全聯盟之外,五角大廈推動成立「印太產業韌性夥伴」,是為了能有更多可運用的策略,來達成武器共同生產的目的,台灣也表達參與的意願。

他表示,考量台海衝突的可能性、戰事發生後提供台灣武器的難度、台灣的彈藥儲備需求等,台灣參與武器共同生產與維護是完全合理的。

參與論壇的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副會長馬珞丹(Lotta Danielsson)說,很高興見到台灣參與「印太產業韌性夥伴」,從台美科技業合作可見,台灣長期是美國信賴的夥伴,這也是有利台美共同生產武器的利基。

馬珞丹說,台灣加入「印太產業韌性夥伴」,可學習美國與其他國家共同生產武器的經驗,例如美國與日本共同生產飛彈、與印度共同生產戰機引擎等。(編輯:韋樞)11310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