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藉調查輝達反制美晶片制裁 專家:效用有限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當局9日宣布對人工智慧(AI)晶片領軍企業輝達(NVIDIA)展開反壟斷調查,可能給這家美國科技巨頭開出10億美元的罰單。不過多名專家認為,中國此舉是對美國晶片技術出口禁令的反擊,但效用十分有限。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9日宣布,輝達因涉嫌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以及此前收購以色列科技公司期間與中國監管部門達成的反壟斷協議,決定對輝達立案調查。

美國之音(VOA)報導,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突然對輝達展開調查,直接原因是美國2日對中國的最新一輪的晶片技術出口管制,目的是進一步削弱中國生產用於先進武器系統、AI和高級計算技術的先進節點晶片的能力。136家中國半導體企業與設備製造商因此被增列至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企業名單。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中心主任艾倫(Gregory Allen)說:「中國正在攻擊輝達,把它當作一個討價還價的工具,因為他們不喜歡美國政府的政策。」

CSIS戰略科技專案主任路易斯(James Lewis)表示,他對輝達遭北京調查並不感到意外。這是中國對美國在晶片領域制裁的報復,「(反制行動)現在幾乎是可以預判的,過去幾年都是如此。」

輝達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目標。路易斯說:「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表達對我們出口管制的不滿。」

2019年3月,輝達宣布以6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股上市的以色列科技公司邁倫(Mellanox)。受交易金額和在中國收入等因素影響,這一收購案需要中國反壟斷機構的批准。

根據輝達此後與中國監管機構達成的協議,輝達必須「依據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向中國市場繼續供應輝達GPU加速器、邁倫高速網路互聯設備和相關軟體、配件」。

由於美國近幾年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的要求,輝達最先進的產品均無緣中國市場。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定,輝達若被判定違背反壟斷承諾,可能會被處以公司上一財年銷售額10%以下的罰款。以2024財年輝達在中國的總營收103.1億美元計算,輝達這次若被判違規,可能會收到中國當局10億美元的罰單。

報導引述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助理研究員史堪隆(Ruby Scanlon)說,反壟斷已成為中國政府反制美國科技制裁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不幸的是,在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方面,中國沒有那麼多選擇來對抗美國。他們方式有限,因為許多領先的人工智慧硬體和軟體要麼是由美國的產業發明的,要麼是以某種方式與美國的產業聯繫在一起的。」

路易斯也提到,中國對輝達的懲罰力度過大,可能造成美中兩國科技關係的「斷裂」。「目前來說,如果懲罰足夠下,罰款也在合理的範圍內,輝達會接受。如果程度過火,我認為你會看到一種斷裂。」

韋德布希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執行總監艾夫斯(Dan Ives)認為,中國對輝達的反壟斷調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這應該是中國對輝達的一個警告。

「隨著人工智慧革命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我們相信,這只是一種虛張聲勢」。艾夫斯說,輝達可能會因這一調查做出某種「商業模式的調整」。

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輝達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逐年遞減。據路透社統計,美國商務部2022年推出對中國晶片技術禁令前,中國的高端AI晶片市場,輝達佔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隨著美國出口禁令不斷縮緊,中國占輝達的全球收入占比從兩年前的26%降低到目前的15%左右。

報導說,中國政府對輝達進行反壟斷制裁,對輝達本身和美國的科技政策的影響可能收效甚微。

據路透社,美國科技業分析機構TECHnalysis Research首席分析師歐唐納爾(Bob O'Donnell)表示,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不太可能對輝達產生太大影響,特別是在短期內,因為輝達的大多數最高端晶片已經被限制在中國銷售。

他說:「很明顯,中國政府正試圖對美國最近的限制做出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限制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仍在下降。」

投資人工智慧技術的對沖基金Interconnected Capital創始人凱文.徐(音譯)10日在一場網路討論會上說:「在我看來,中國仍然需要獲取最好的技術,無論是部分還是全部,無論是來自輝達還是其他地方,以保持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進步。」

他指出,輝達即將全面銷售的下一代AI晶片產品Blackwell預計明年實現量產,勢必改變AI前沿模型的發展格局;中國此時調查輝達,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承認明年對中國的AI發展進程來說將是艱難的」。

受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Blackwell勢必無緣中國市場。輝達今年第3季的報告說,Blackwell在送出一萬多個樣品後,預計將在以後的幾個季持續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輝達目前可以在中國銷售的處理器水準與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小。中國華為出品的最先進晶片已能夠承擔較低級別的AI訓練任務。

路易斯說,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華為將能夠找到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定位,這將是中國的長遠之計。「如果(中國)反壟斷調查能讓自己感覺良好,那就儘管進行。這只是象徵性的。」(編輯:楊昇儒/呂佳蓉)11312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