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0日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今天公告,決定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中國經濟學家認為,這將有助於緩解資產荒,平衡國債市場供需關係。
公告指出,由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國央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國債期貨開盤全線下跌,30年期主力合約跌0.89%,10年及5年期主力合約均跌0.27%,2年期主力合約跌0.13%。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2024年以來中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為明顯,中國央行宣布暫停國債買入,有助於緩解資產荒,平衡國債市場供求關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剖析,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現資產荒,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信貸難以有效投放。
他進一步指出,市場信用風險有所上升,金融機構資產品質下降壓力較大。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部分商業銀行擴大債券投資,債券投資收益成為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而政府債券由國家信用背書,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成為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現象。
董希淼強調,國債買入是中國央行投放流動性的重要方式,然而暫停國債買入不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收緊。預計中國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向市場注入短期和長期資金,繼續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
澎湃新聞報導,東方金誠研發部執行總監馮琳認為,這意味著在前期多次提示風險並採取相應監管措施後,中國央行對債市的調控力度加碼,旨在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也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
她又說,後續若政府債券供給放量,長債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場供求關係能夠自發的趨於平衡,中國央行就有可能恢復買入國債,繼續發揮通過國債淨買入操作向市場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作用。
馮琳同時表示,暫停買入國債,或意味著一季降準機率上升。(編輯:呂佳蓉/謝怡璇)11401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