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船舶進出港口 降速有助於空污改善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0日電)環保署與海巡署合作進行淡水、台中及台南3處領海空氣品質調查,發現若能降低進出港船速,將有助於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未來會依此次調查加嚴相關空污標準、並檢討排放清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去年10月起與海委會海巡署合作,針對淡水、台中及台南等3處領海進行PM2.5(細懸浮微粒)、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重要空氣污染物背景值調查,並於今天公布結果。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蔡孟裕今天表示,本次調查是針對海域背景污染污度,因此有考量風速、風向並排除船舶自身排放等,可做為大氣環境資訊,也可進一步評估船舶排放的影響。

蔡孟裕解釋,由於船舶燃燒含硫油品,主要排放物是二氧化硫,另外內燃機的引擎可能會產生氮氧化物,因此本次調查以這兩項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以北部淡水為例,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0.68ppb,相較於鄰近陸地上淡水測站的1.37ppb,顯示海域的擴散條件好,也讓空氣品質較陸域更佳;另外,淡水港區出口處測得的濃度為15.32ppb,遠較離岸5海里外的平均濃度9.55ppb來得高。

蔡孟裕表示,一般船速在海面移動速度約20節,但若在進出港時能降至12節,耗能及空污排放最低,進出港約減排4至6成;至於是否會修法制定船舶出入港移動速度,則需要再研商。

蔡孟裕說,本次合作僅針對淡水、台中及台南3區域,計畫預計進行到今年6月,未來不排除進一步了解如高雄、北部及東半部海域;高雄港船舶進出量大、東半部則是遠洋船舶的主要航點,而北部是境外空污的最初接觸地點,海域監測有助污染流向。

另外,蔡孟裕提到,今年將會修訂空氣品質標準中各項污染物的數據,目前硫氧化物的標準為20ppb,預計也會同步加嚴;另外,透過實際的海域空氣品質監測資料,也能夠檢討目前的台灣空氣污染排放清冊,完善資料庫,目前正在進行中。

環保署訂定台灣空氣污染排放清冊每3年發布一次,原始資料來源主要基於各級環保機關及主計單位記錄及提供數據,由環保署經分類綜整後收載並公布。(編輯:陳政偉)11201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