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短缺敲警鐘 學者:服務業危機更勝製造業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0日電)台灣人口已連續3年負成長,學者直言,勞動力短缺的危機恐怕會比外界預期的還要早發生,4年後新增勞動力就可能出現短缺,且服務業的嚴峻程度將更勝製造業。

內政部今天公布2022年人口統計數據,人口數為2326萬4640人,連續3年負成長;其中全年新生兒人數僅13萬8986人,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低;死亡人數首逾20萬人,也是歷年新高。

台灣在少子化、高齡化夾擊之下,人口危機愈來愈嚴峻,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2028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則開始低於2/3,對經社發展有利的人口紅利消失,代表勞動力不再充沛,社會的經濟負擔加重。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直言,人口結構不利國家中長期發展,但新增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會比外界想像的更快發生;由於台灣出生數自2002年起顯著下滑,推算這批新生兒長大、就學、步入社會的年齡,可以預見,大概4年後,新增勞動力減少的狀況就會浮現。

辛炳隆進一步指出,製造業很早就發展自動化,現在更走向智能化,很多公司已經採用無人工廠的模式;相較之下,服務業除了金融業致力於發展金融科技,其他行業大多動作較慢,而餐飲、旅宿從業人員又鎖定年輕族群,衝擊會非常大。

辛炳隆表示,產業端必須意識到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很快發生,思考因應之道,如加速自動化進程,或是開發中高齡、二度就業來補充人力,都是可行方向。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則認為,新加坡、美國都是多元社會,移民政策開放,即便生育率走低,經濟受到的衝擊有限;日本受少子化、高齡化所苦,但移民政策相當封閉、門檻很高,如今日本社會經濟低迷、消費不振,甚至長期受到通貨緊縮困擾,顯見人口結構轉變之下,政府對移民政策的態度至關重要。

周雨田指出,這三、五年來,美中貿易戰、疫情意外凸顯台灣的產業優勢,締造亮眼的經濟成績,但隨著工作年齡人口下降、勞動力短缺,中長期將侵蝕經濟成長力道;台灣移民政策應更大膽,才有能力抵禦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衝擊。(編輯:林淑媛)11201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