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2日電)花蓮縣文化局藝文廣場附近可見2顆白色大球,猶如地標般佇立,這是台灣第1座氣象雷達站,也是中央氣象局氣象雷達站中最具特色的一座,日前升級更新後,如今是第4代雷達。
台灣位於颱風生成活躍地帶,颱風一旦侵襲經常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東部花蓮氣象雷達站更顯重要。
花蓮氣象雷達站主任余瑞清告訴中央社記者,花蓮氣象雷達站在1966年啟用,經費來自聯合國提供的特別基金及政府核撥共新台幣1320萬元建立,1981年換裝為美國製傳統氣象雷達儀,2002年改用德國的都卜勒單偏極氣象雷達儀至今。
由於第3代雷達啟用至今逾20年,已超過使用年限,亟需汰舊更新,在行政院支持下氣象雷達站進行雷達儀升級,以約7000萬元更新為雙偏極化都卜勒雷達,能有效提升觀測資料的品質及定量降水估計的準確度,同時有能力分辨雨、雪或冰雹,可加強對劇烈天氣的監測,提升防救災預警能力。
余瑞清指出,雷達包含了發射器、接受器和拋物面碟型天線,而圓型天線罩就像是雷達的防護罩,保護雷達不受外面風吹雨打的破壞,所以氣象雷達的外形就像是一顆白色大圓球。
位於花蓮市美崙靠海邊的花蓮氣象雷達站有兩顆大白色圓球罩,其中一顆在辦公大樓主體建物頂端,是第二代留下來的,已沒有功能性,只是做為雷達站的地標之一,也是保留下來的氣象文化資產;而架在鐵塔上的大球,才是使用中的氣象雷達。
中央氣象局氣象雷達站,花蓮是台灣第1座,另外在五分山、墾丁、七股等處都有設置。(編輯:龍柏安)11203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