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監測採利用前告知 指揮中心:符合倫理保護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0日電)血清監測是瞭解社區COVID-19趨勢關鍵,但外界質疑監測未經倫理審查,不採捐血前告知,指揮中心回應,常規監測屬行政作業,非研究計畫無需送審,利用前告知符合倫理保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月20日宣布,今年度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血清抗體陽性率監測開跑,衛生福利部指定台灣血液基金會配合辦理,血液基金會將針對1至6月期間捐血者血液留樣檢體隨機抽樣約7000件,將無從識別特定捐血人的資料與0.5c.c.血液檢體,提供疾管署檢測抗體與分析資料。

近日傳出部分捐血者被告知血液中選,若不願意可退出,但須致電疾管署報備並留下個資,引發民眾不滿權益遭侵犯,進一步引起監測未經倫理審查質疑。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明,這項作業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流行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實施辦法」執行的公務常規監測。

羅一鈞說明,不同於20201至2022年以新興傳染病計畫經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IRB)審查通過方式,今年血清監測是法源依據、屬依法行政,非屬於研究計畫,是常規監測一環,不用送審,採取廣被採用的選擇退出(Opt-Out)機制,兼顧自主權及捐血實務作業。

據統計,1至2月捐血人隨機抽樣共2400人,其中24名捐血人退出。羅一鈞說,被抽樣捐血人會收到電子郵件通知,不願提供檢體在收到通知2週內,致電疾管署1922或防疫專線,提供「血袋號碼」或「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資料,疾管署將以加密電子郵件轉知排除抽樣檢體,個資保護無虞。

針對民眾質疑未事前告知,羅一鈞表示,告知過程是與血液基金會及倫理專家再三討論,考量半年多達100萬名捐血人,若菜取「捐血前告知」,將嚴重影響第一線捐血作業人員面談,原先不到5分鐘面談會延長至15分鐘,可能因排隊等候過久等因素,影響捐血意願,決定採用「利用前告知」。

抽樣後、利用監測前主動告知,有捐血人退出機制,符合倫理保護與個資法規定。羅一鈞說,多數民眾仍願意參與,以利社區疫情趨緩時,仍可了解疫情變化,血液基金會與疾管署無法自檢體辨識特定捐血人,也無法通知其檢驗結果及進行防治,預計最快8月公布上半年度監測統計分析結果。(編輯:陳清芳)11204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