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童逾半運動量不足 國健署3妙招顧健康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9日電)小時候過重7成長大依然胖,但調查發現國小學童超過一半以上運動時間不夠。國健署建議兒童運動3妙招,包括有氧適能、強度漸進、強化骨骼,促進親子感情並從小養成健康習慣。

台灣民眾肥胖率逐年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攀升到50.3%,中小學學生過重及肥胖率也都有升高趨勢,其中約7成長大成人仍然肥胖,並增加三高、罹癌風險。

運動是維持健康體態關鍵之一,國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學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國小學童認為運動時間充足比率為42.7%,超過一半以上運動時間不夠。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告訴中央社記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每天要累積6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每週累積達420分鐘,且兒童期身高每年約增加5到8公分,體重約增加2到6公斤,此時若沒有足夠的身體活動量,將影響孩子的發育。

事實上運動沒有那麼難,羅素英表示,國健署提出兒童運動3妙招,包括有氧適能不可少、強度增加慢慢來、強化骨骼長得高,就是希望鼓勵結合日常生活。

羅素英說明,有氧適能運動又稱心肺耐力運動,以大肌群為主,建議透過多樣化方式進行,除了假日可以到河濱公園溜直排輪、散步、拋接球,平常也可以從坐車上學改為騎單車或走路上學。

強度增加慢慢來則是提醒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而適度的快跑或彈跳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促進身體發展,像是跳繩、單腳跳、快跑、跳躍性的球類運動如籃球、排球等。

羅素英分享經驗表示,藉著與孩子一同出遊,更加了解現在年輕人想法與喜好,呼籲家長多陪伴一起外出動一動,創造多贏的健康身心靈;當動態活動的時間相對減少,也會減少人際互動,無形中增加兒童期肥胖及長大後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編輯:張雅淨)11204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