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2年進口破千噸,消基會今天公布市調289件相關食品卻看不到美國豬肉,呼籲政府揭示去向。食藥署表示,美國進口豬肉市占率僅0.4%,和一般豬肉通路相同。
台灣自民國110年起擴大開放美國豬肉進口,自此從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零售通路、餐廳、小吃攤等,不管是生鮮豬肉、加工食品、滷肉飯、貢丸湯或任何含豬肉及可供食用部位食品,都要清楚標示豬原料原產地,但消基會最新產地抽樣調查,完全看不到美國進口含有萊劑的豬肉產品。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今天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據豬肉儀表板顯示,自110年至112年5月國產及輸入總淨重共計232萬公噸,其中美國輸入占全部0.96萬公噸,市占率僅約0.4%。
林金富說,美國進口豬肉相關產品和一般豬肉的通路都是一樣的,從加工品、零售肉片或是美食街餐飲業者,除了販賣溫體豬肉的傳統市場不會有,幾乎所有販賣通路都有美國進口豬肉,但市占率很低,所以不容易抽樣找到。
林金富提到,食藥署自110年起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合作執行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稽查計畫,全面查核後市場相關食品標示適法性,110年至今年5月29日已完成查核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共計22萬4662件次,查獲72件標示不符規定,最常見不合規定樣態是未按照比重順序標示產地。
林金富進一步說明,比如產品豬肉有2個以上來源國家,需要將比例較重寫前面,業者因疏忽未符合規定,上述不合規定業者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處,裁處金額共計新台幣198.6萬元;查核22萬多件標示,美國豬肉者共1521件,占比約0.6%。(編輯:李亨山)11206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