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陳毓襄開課 用音樂喚起失智者記得一瞬間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0日電)做為一個國際巡演的知名鋼琴家,到日照中心為失智症長者開課,陳毓襄說,家中長輩已經到了逐漸衰老的年紀,而且「學習音樂的目的不是僅止於開音樂會,而是更多的付出。」

陳毓襄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幾年父親中風過世,母親衰老,再加上兩個阿姨罹患失智,這讓她必須花更多時間在台灣,「我很會照顧老人,也很習慣照顧老人,能夠用我擅長的音樂幫助這些長者,我覺得對我的人生來說也很有意義。」

陳毓襄兩個阿姨都失智了,「其中一個白天沒有人照顧,她就一個人等她女兒下班回家,也不出門,就整天躺著,我看了很心酸。」

如果可以透過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走出封閉的生活圈,接受一點新的刺激,哪怕只有短短1小時、哪怕下1分鐘就忘記, 她說:「我很清楚,怎麼樣都強過一個老人獨自在家。」

陳毓襄說:「過去我已經彈了2000場音樂會,未來我還可以再彈2000場,但演奏的效果只有聽見的人,當下受到感動;人走了,記得的又有多少,我一直覺得音樂能做的不只這樣,我還沒有達到我的目的。」

陳毓襄認為音樂到最後,「如果人的修行夠高,可以拿來治病,但這只是治病的一種。」陳毓襄認為另外一種就是透過演奏音樂,利用指尖觸及琴鍵,把刺激延伸到腦部神經,讓左腦右腦可以接收更多刺激。」陳毓襄認為,這對於失智者來說至少可以維持一定的狀態,這對初期失智症者更有幫助。

陳毓襄在稻香日照中心上課3次,就看到長輩的進步,從第1次上課,「學生們」連怎麼坐在鋼琴前面都忘記了,「他們有的背對鋼琴,坐在琴椅邊邊,需要工作人員協助,他們才敢慢慢把身體轉向鋼琴。」下一次上課,大家已經可以直接坐在鋼琴前面,「這次上課,學生們已經可以敲打琴鍵,跟我一起演奏。」

暱稱失智長者們為「學生」,陳毓襄說,這些長者很多過去都擁有一定的社經地位,有的是大學教授,書法家等等,「但到了音樂學堂,不管過去的豐功偉業,大家都是學生,我就帶著大家彈琴唱歌。」

陳毓襄說:「也許下1分鐘他們就已經忘記,但這至少在那個當下有了愉悅的片刻,我覺得很珍貴。」

陳毓襄從小展現音樂天賦,赴美就讀茱莉亞音樂院,以最年輕參賽者之姿於1993年摘下「波哥雷里奇大賽」首獎,開啟國際音樂事業至今。疫情期間,陳毓襄接下10首鋼琴協奏曲的演奏紀錄,帶給台灣樂迷音樂的安慰與情感的抒發,至今無人能敵。

陳毓襄一直很想用音樂做各種公益,可是很小就出國習樂,在台灣除了演出沒有太多其他人脈,「去年第1次加入台灣茱莉亞校友會,正好有這個計畫,我就說我來負責,一個計畫做好,就可以推展出去,茱莉亞音樂院回台灣的校友學弟妹們都可以加入。」

千頭萬緒,要如何開始,陳毓襄想到父親臨終之前住的老人院,「父親臨終前中風,24小時都需要有人照料,但是那個在台北市區的老人院很小,最多就是1台鋼琴,但對於那些已經無法動的患者來說,效益不大。」

要做好事,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就在苦思之際,陳毓襄先是問了幫母親看病的中醫師,輾轉推薦了台北榮總營運的稻香日照中心,非常理想的場地,台北榮總很多醫生都是她的樂迷,「我覺得上天開了一扇門給我,我就走進去了這樣一個故事裡。」

透過好友陳文茜的臉書,陳毓襄在極短時間內募到了10多架直立式鋼琴,「我只要有時間就跟著去搬鋼琴,跟琴主人親自說謝謝,然後演奏1首,讓鋼琴主人最後1次聽到他們鋼琴的樂音,我們再搬到稻香日照中心,這是對這些捐琴者我自己很真誠的謝意。」

陳毓襄安排課程主要以過去的流行歌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古典樂為主,學生彈奏占了2/3時間,其他1/3陳毓襄就演奏給大家聽。

過程中陳毓襄又彈又唱,或邊彈琴邊指揮,非常自得其樂,一點都沒有音樂家高高在上的架子,「我當做自己作秀,自己超開心,慢慢從鋼琴加上沙鈴、鈴鼓,讓過程更豐富。」

下課之後,陳毓襄待在稻香日照中心看著她的學生們吃飯、休息,復健,然後傍晚由兒女接他們回去,想著他們過去的人生也曾經如此輝煌。

她說:「如果有一天我失智了,我也要來這裡當學生,讓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弟妹來教我彈琴,也許我會想起我曾經也是一個鋼琴家。」(編輯:陳清芳)11206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