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送行者鐘文燐 賑災扶貧拉近台灣印尼距離

中央社

世界台灣人專題(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17日專電)每當印尼發生重大災難或當地台灣人陷入困境,都能看到台商鐘文燐的身影。移居印尼超過30年的他,投入慈善逾20年,過去更有「僑界送行者」之稱,因為他協助許多客死異鄉的台灣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每當電話響起,就代表又有新任務到來,鐘文燐的手機宛如「救命專線」,舉凡印尼當地的天災人禍,又或是台灣人遇到任何麻煩,他一接到通知就會立刻啟動協助機制,就連記者採訪當下,他都正忙著處理台灣人在峇里島浮潛溺斃意外。

今年73歲的鐘文燐,過去數十年曾協助被印尼警方擊斃的台灣毒販辦理後事;也曾幫忙赴印尼探親卻客死異鄉的台灣人善後;更甭提多次遠赴印尼地震、海嘯災區賑災,捐助物資以及長年捐助孤兒院。

鐘文燐說,在異鄉打拚不容易,因此希望台灣人能互相幫忙。早年,為了幫助台灣人,他得到處找資源,並靠人脈籌集經費,但發現單憑一個人能做的太少,決定與幾名台商共同成立基金會。

2011年4月,三輪慈善基金會(Yayasan Amal Tiga Roda)正式登記運作。鐘文燐向中央社解釋,基金會是由一群旅居印尼的台商組成,因感念取之於印尼這塊土地,基於回饋印尼社會的理念而成立,至今除了幫助僑界,也幫助印尼弱勢和給予急難救助,曾獲印尼媒體多次報導。

三輪慈善基金會最近一次的任務是向去年發生強震的席安約鎮(Cianjur)災民發放物資,這起地震造成了數百人死傷,上千人無家可歸。

鐘文燐回憶,當時強震發生後,台商在一天內就組成地震救援小組籌備物資,並在地震後不到一週抵達重災區發放物資。他說:「那時候我們趕快先撥出一部分善款應急,那一天開車花了6個多小時才抵達重災區古格南(Cugenang)的偏遠村莊。」

這只是鐘文燐展現台灣民間力量、赴印尼災區前線奉獻愛心的冰山一角。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印尼中蘇拉威西省(Sulawesi)巴路市(Palu)遭海嘯及地震重創,當時台灣捐贈水車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鐘文燐說:「那時到災區看到整個巴路市滿目瘡痍,上千棟房子倒塌,道路斷裂,真的很可憐,很難用文字形容。」

雖然台灣和印尼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三輪慈善基金會持續幫助印尼,可謂成功的國民外交。鐘文燐說,許多民眾一聽到台灣就豎起大拇指,他並透露,當時台灣捐給巴路市的物資發揮很大作用,巴路市的居民至今提到台灣都充滿感謝。

鐘文燐驕傲地說:「當地政府當時還提供車輛給駐印尼代表陳忠使用,且連續3天,24小時待命,可說是相當禮遇。」當地官員也說,歡迎台灣人到巴路投資,幫助當地經濟復甦。

鐘文燐認為,做這些善事必定能促進台灣與印尼的關係,也是彼此間很好的交流,並拉近兩地民眾的距離。

除了扮演賑濟救災的角色,鐘文燐也持續關注印尼養老院及孤兒院的營運情況並給予協助。

採訪這天,鐘文燐帶著中央社記者到一間台商長年資助、位於偏鄉的孤兒院。當他一下車,院長就熟識地向前招呼,學生也熱情歡迎他到來。

院長卡圖勒斯(Maritje Katulis)向中央社表示,台灣人捐贈了廁所、修建校舍,也給了很多經費幫助學生,真心感謝善良的台灣人。

個性古道熱腸的鐘文燐做善事在僑界廣為人知,每當台灣人遇到急難時,他也總是義不容辭,立刻協助。他透露,基金會成立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曾親眼看到台灣人在印尼逝世後,沒有家屬關心,遺體被隨意對待。當時看到死者完全沒尊嚴,讓他很痛心。

鐘文燐曾幫助很多不幸在印尼逝世的台灣人處理後事,最多情況是家屬不願到印尼善後。因此,除了得協助籌經費,有時還得自掏腰包,並協助聯繫殯儀館及處理文件等。這也讓鐘文燐在印尼有「僑界送行者」之稱。

過去,鐘文燐也曾多次走訪監獄探視被囚禁的台灣人。他說,2016年前後,許多台灣人鋌而走險,為龐大利益冒死到印尼交易毒品。

他回憶道,過去有一名台灣毒販患有腮腺癌,因走私毒品到印尼被捕,當時在獄中病情一度危急,他趕緊到監獄探視;更早前,他也曾協助一名在雅加達近郊遭警方擊斃的台灣毒販家屬處理後事。

鐘文燐以輕鬆口吻談論這些他協助過的案件,但中間得費心聯繫以及協調溝通等複雜的程度是外人難以想像,加上印尼行政機關效率較差,一來一往常得費盡大量時間,過程中還必須與印尼各級政府機關交涉,甚至要透過自身人脈從中協調,非常辛苦。

鐘文燐說:「對啦!我是說得很簡單,但這些溝通過程真的很複雜,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樂觀開朗的鐘文燐面對困難的急難案件,總是能冷靜地完成每項任務,但其實面對許多悲慘個案,也常讓他覺得相當揪心。

他透露,有名台灣男子在印尼逝世後,其年邁的母親辦了人生第一本護照出國,就是到印尼為兒子收屍,讓他覺得很難過。當時,這位老母親還帶了死者的兒子同來,並告訴他,孩子已經積欠學校3個學期的學費。當時鐘文燐隨即決定以善款協助支付。

做善事超過20年,當年靠建築業闖蕩印尼的鐘文燐,從沒想過人生下半場會成為全職的慈善家,他謙虛地向中央社說,「喜歡交朋友,就不知道從何開始(做善事),然後就一直做下去,這樣的成就感,不是金錢可以相比」。

鐘文燐強調,其實就是取之(印尼)社會,用之社會,並說:「我們台灣人來印尼不只賺這裡的錢,也和他們一起喝印尼的水、吃印尼的米,也是這樣過日子,因此一定會回饋社會,無形中也會讓印尼人更了解台灣。」(編輯:周永捷)11206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