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日電)今天全台天氣炎熱,醫師提醒,預防熱傷害要避免長時間曝曬或高溫密閉環境,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感到暈眩虛弱務必休息降溫。
中央氣象局發布高溫資訊,今天中午前後雲林縣、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台東縣為黃色燈號。
根據衛生福利部新聞資料,今年6月截至29日,共已有510人次因熱傷害就診,較去年6月280人次增加。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薛承君告訴中央社記者,環境高溫造成熱傷害症狀,臨床上分兩大類,較輕微為熱衰竭,病患體溫偏高但小於40度,症狀有噁心、頭暈、頭痛、虛弱無力,甚至暈倒、抽筋等;但當體溫超過40度,就是嚴重熱傷害,一般稱熱中暑。
對於熱衰竭,薛承君說,病人會大量流汗,因曝曬導致體內產熱速度超過排熱速度,熱不斷累積,身體代謝率持續上升,形成惡性循環,身體失調大量排汗、脫水,並可能因離子失調發生抽筋。
若熱衰竭惡化,薛承君指出,就可能發生熱中暑。因身體沒有多餘水分可以排出、汗水想流流不出,病人身體看起來會很乾燥,全身處在40度以上高溫,且因為大腦中樞已經沒辦法調節,病人可能意識混亂、昏迷,甚至可能休克,危及調節身體水分的腎臟。
薛承君表示,此時可能全身出現發炎反應,且腎臟受傷、無法排汗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肌肉開始溶解,分泌毒素,持續惡化可能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小朋友被誤鎖在高溫車內可能遭活活熱死。
需要特別注意熱傷害的族群,薛承君說,代謝能力較差的老人、表皮面積較大的小孩和慢性病患都要注意;此外,在戶外工作的勞工、軍人、運動選手也容易產生勞動型熱傷害。
若無法避免在高溫環境工作,可以戴帽子、穿著寬鬆、透氣涼爽的衣服,有虛弱感就要適當休息,若有短暫暈厥或抽筋情況,一定要趕快到陰涼處休息,並利用吹風、灑水,或冰敷腋下、頸部、鼠蹊部等方式降溫,千萬不能馬上回到太陽下工作,避免身體進一步失調造成熱中暑。(編輯:管中維)11207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