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天開幕,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分享他一生有阿美族語、漢文跟坐牢代號3個名字與典故,讓學子感受原民傳統命名得來不易。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天在台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舉辦開幕活動,由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內湖高中校長董家莒及師生共同揭幕,展至9月30日止。
為了讓學子感受原住民族傳統命名得來不易,夷將.拔路兒分享了他的故事。他說:「一生之中,我到現在有3個名字,7歲以前就叫Icyang,小學一年級開始叫劉文雄,跟前立委劉文雄一模一樣。」
他在開場時跟學生說阿美族語,然後說這是為了告訴學生們,以前講河洛語或客語時,在學校是不能講母語的,會被罰站;而他唸小學以前,一句國語都不會講,「一直以為我的國家就是講我講的母語」。
他也用趣味的方式陳述其他族群不懂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時發生的笑話。他舉例,有人為了親切地喚他而叫他「Parod先生你好」,其實是叫到他爸爸的名字;又或者有人叫他「夷先生你好」,如此一來,叫他妻子時豈不成了「夷太太你好」,也不對。
他再舉例,年過50歲身體常有不適,去診所看病時拿出健保卡給醫生看,醫生看了許久後對他說:「Can you speak Chinese?」他用台語回說「我是台灣人」,心想醫生可能把他當成外籍勞工了。
不同世代的人,反應也不同。他去體檢抽血時,曾有年輕護士看了證件上的原住民族名字後,從頭到尾不斷重複說「你的名字好酷噢」、「這個名字太酷了」顯現年輕一代對原住民族名字的好奇心不一樣。
他並說,現在會遇到有人直接問「你是哪一族?」顯示大眾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正在慢慢認識中;其實16個族群,每個族群的命名都很珍貴,像阿美族女性會取名巴奈(Panay),是農業社會中最重要的稻穗、稻米之意,男性取名嘎造(Kacaw),則是瞭望台的眺望,期許「你要守住部落」的意思。
接著他說,他第3個名字是5023,這是只有做過牢的人才會有的代號名字,因為他上大學時,台灣社會從威權正要進展到民主時代,發生很多抗爭,他是其中一個帶領抗爭者,訴求將吳鳳從課本裡拿掉,把山地人、山胞改成原住民。
他重申,「這是我活到現在非常榮耀的3個名字」,希望未來的社會會愈來愈欣賞原住民、漢民族、新住民,多元共榮。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族爭取傳統命名的歷程,並感受命名的文化之美,去年6月起和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出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備受好評,並與全國10個地方原住民族文化(物)館共同辦理巡迴展示,今年擴大跟全台12校合辦。(編輯:唐聲揚)11207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