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水電缺工專題2(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9日電)缺工時代來臨,一技在身的水電工成熱門轉職行業,職訓班也年年增開,35歲的林淵渟透過職訓考取乙級配線證照,甚至直闖工地只為當學徒,他說,只要肯做、2年就夠。
穿著公司制服、頭低低的跪在馬桶前,林淵渟正在為客戶檢查馬桶是否漏水,熟練技術讓人難以想像其實幾年前他還是水電門外漢,如今已是6人水電公司的老闆,不論是叫修、承攬營造工作等都難不倒他。
林淵渟原本從事旅遊業、自己開車帶團兼導遊,旅客遍布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雖然事業經營有成,但他仍觀察到旅客漸漸減少,加上車子老舊需要汰換,內心也萌生想要轉職的念頭。
後來林淵渟在某次工作結束返家途中,因疲勞駕駛撞傷機車騎士,後續的訴訟官司與賠償讓他心力交瘁,因此頹廢在家當啃老族,表哥看不下去,建議他去上職訓課程,遂開啟林淵渟從事水電的職涯。
林淵渟大學專業是航空機械,但考量對相關知識已生疏且想要一技之長,他鎖定從職訓開始累積水電技術,每天風雨無阻,從瑞芳開車到泰山職訓場上課,甚至在家弄工作室,購置器材工具、配線盤等材料來練習,辛勤的學習讓他順利考取乙級室內配線技術士證照。
但對於水電這行,光有證照其實並不夠,必須實作讓客戶滿意才有用。為精進技能,林淵渟每天開車尋覓,看到新建工地就闖進去找水電辦公室,劈頭就直接問工班老闆,能否收他為學徒,算一算一共闖了27個工地。
林淵渟坦言,「我那時候很莽撞」,但家裡有老婆小孩、有經濟壓力,因此要求自己在最短時間學到最多東西,有了職訓累積的基礎水電技術,他也能觀察這家公司適不適合待,「如果對方不願意釋出技術,或技術沒有以法規為基礎,那我就會換地方」,最高紀錄曾經3個月就換6家公司。
後來林淵渟在桃園的一處工地找到位於台中的銘毅工程行,願意給他機會並傳授技術,林淵渟就開始每天早上8時出門到工地,近深夜才回家的學徒生活。
由於想學技術的心態強烈,林淵渟白天在工地看師傅怎麼做,晚上等師傅下班後,就會全部拆掉再自己重新組裝,但一開始根本裝不回去,老闆隔天發現東西被拆光也相當錯愕,但得知他只是太想學技術後並沒有苛責,而是建議可以先從拆一半開始。
林淵渟後來聽從老闆建議,兩年後終於可以靠自己的技術成功組裝、甚至讓案主覺得做得更好,成功「出師」。他也感激銘毅工程行的老闆願意給機會,「我曾經報廢快30幾公斤的材料,但老闆都沒說什麼,只說『你有學會就好』」。
學成技術後,林淵渟自行創業,初期為了開發客源,也會參加社區慈善團體的志工活動,自備工具材料,幫助獨居老人與清寒家庭免費修繕,還會爭取顧客的同意,回收廢棄但仍堪用的馬達、龍頭、馬桶等設備,整新後送給清寒家庭,既不浪費又可助人。
林淵渟坦言,或許是因為學技術的路上都遇到好人願意幫助自己,他也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幫到弱勢家庭;而修理廢棄的馬達,水龍頭等設備也不全無好處,林淵渟笑說,「我可以知道它的構造、為什麼不出水,只要我能修好不是又學會一項了嗎?」
原本是水電門外漢的林淵渟,現在已是6人公司的老闆,他也會聘僱有興趣從事水電的弱勢青年,手把手將技術傳承給他們,甚至還協助青年考證照,目前已經有3人成功考照。
回想當初從職訓接觸水電到如今自行創業的過程,林淵渟坦言,職訓獲得證照後到出師其實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如果真的想學水電技術,職訓課程可以提供基礎的水電觀念以及對法規的認知,「是真的有幫助的幫助」,而有一定基礎後去當學徒,也比較不會被欺負。
事實上,近期有許多人轉職會把水電納入選項之一,根據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數據顯示,民國110年光是水電職訓班就開了10班、訓練240人,111年也開了11班、訓練264人,而今年截至9月已開了12班、訓練288人,年底前還規劃再開2到3班。
北分署表示,雖然因設備等限制,每次開班只能訓練24人,但每次報名的人數都是2倍起跳,顯見想參與水電職訓的人數增加許多。
林淵渟也分享,自己聘僱的員工裡,就有一人是自己職訓課的同學,「他50歲才出來當學徒」,因此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來不及,只要對水電有興趣、肯學,2年就夠了。(編輯:陳政偉)11210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