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歷史建築 「厚工」整修煥然一新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歷史建築 「厚工」整修煥然一新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9日電)來到花蓮看見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就知道太魯閣到了,遊客也總喜歡在此拍照留念,因部分脫落褪色,太管處施工整修費時費工,在雙十連假前完工,讓紀念闢建中橫的歷史建築煥然一新。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是公路單位為紀念台灣的第1條東西橫貫公路,於民國49年建造,國家公園成立後交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這座地標式建築原位於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交會口,地處要衝,遊客行經壯闊清水斷崖太平洋濱,望見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就知道已進入台灣東部,牌樓向來是台灣東部代表性地標。

如今蘇花公路改線至太魯閣大橋,雖已不行經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但中國宮殿型制的牌樓座落於壯麗的太魯閣峽谷入口,已然成為國際知名景點,中外遊客必訪拍照留影的熱門地標。

太管處說明,牌樓主體為三間四柱式,屋簷形式為單檐廡殿頂,上覆琉璃瓦,柱體採朱紅色,牌樓下方的柱腳全都採未加雕飾的花蓮生產白色大理岩夾柱石,牌樓的一側旁立有石獅1座,另一側的石獅因靠近岩壁而移設至公路側。

民國94年3月29日當時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東西橫貫公路牌樓登記列為歷史建築,以表徵先民開闢中橫公路的紀念意義。

太管處指出,因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具有歷史性、表徵東部地區,且具特殊文化、藝術價值,此次辦理維護整修工程,格外小心謹慎,相關計畫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報陳花蓮縣政府文化局,並感謝文化局指導與協助。

工程中最重要的屋瓦部分,考量歷史建築維護整修當保存原有形貌、工法及歷史光澤,特別進行原有屋瓦現場取樣,經與廠商送樣比對,因早期屋瓦與送樣製品有差異,且市面已無早期屋瓦現貨,因此決定指定色樣後採訂製窯燒方式備料,並於試燒後再現場比對確認色樣,並加強訂製品的品管,以確保品質。

太管處表示,歷史建築維護整修的特殊需求,屋瓦訂製窯燒備料碰到技術問題,幸賴傳統匠師王榮貴協助備料及指導施工;王榮貴專長為「瓦作」,今年初完成國立歷史博物館屋面修復工程後,即投入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工程。

為進行原有屋瓦現場取樣,王榮貴匠師團隊先透過空拍機仔細觀察記錄瓦片外觀、實際拆卸牌樓原有瓦片的過程,重點在觀察記錄原有鋪排瓦片的工法,並取樣比對原有瓦片的特殊色澤;因牌樓屋瓦必須以手工瓦作窯燒出特殊彩度質感,特殊疊層琉璃瓦製作更是困難,以其中色澤最特殊的板瓦為例,須手工上釉,試窯初期調配釉藥顏色經過數次不斷實驗調整,為配合舊瓦應有的綠黃釉色,必須表面敷以化妝土來改變坯體底色,另以攤平方式或直立方式燒製,避免堆疊發生黏結損壞,生產極為費時費工。

由於牌樓位於太魯閣閣口重要交通節點,施工腹地有限,施工難度高極具挑戰性,工程團隊克服各項困難,終完成這座歷史建築維護整修。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區域每天人車川流不息,也是遊客拍照最愛地標,太管處在100年6月19日於牌樓旁的平台豎立一塊刻上「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西橫貫公路入口」字跡的石碑,太管處提醒民眾,石碑觀景平台就是與牌樓合影的最佳安全地點。(編輯:陳仁華)11210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