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失智 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提升認知儲備

對抗失智  國衛院研究:閱讀學習提升認知儲備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國衛院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會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但教育程度高的長輩,即使心臟功能不佳,也較不易發生認知功能衰退,可養成學習及閱讀習慣提升認知儲備,對抗失智。

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避免認知功能衰退,甚至演變成失智症,成為重要課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過往研究指出,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睡眠障礙、慢性發炎等,都與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血管彈性良好、血壓正常,可以吸收心臟擊出血液的震波,降低對大腦的波動影響。

除了心臟功能與認知功能有正相關,研究人員發現,教育程度高低也有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去年9月發表於心血管醫學指標性SCI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莊紹源為通訊作者之一。

研究團隊以竹東、朴子的心血管疾病追蹤世代研究,探討認知儲備如何影響心臟功能。研究顯示,教育程度較低(受教育年數小於9年)的老人,心臟功能較好者(最高25%),可以降低64%的認知功能障礙風險。然而,在高教育程度(受教育年數大於等於9年)的老人,心臟功能與認知功能障礙風險沒有顯著相關。

研究團隊指出,這表示認知儲備較高的老人,認知表現較不會受心臟功能衰退影響,其認知表現受到動脈硬化的影響也比低教育程度者低。

莊紹源說明,認知儲備是指任務執行方式的個體差異,這可能使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具彈性、更容易完成任務;它就像是1個大水庫,心血管疾病是會讓水庫漏水的小間隙,心血管疾病愈嚴重、間隙愈大,水庫的水流得愈快,認知功能衰退愈快,而水若流失到低於警戒線,就會影響日常生活。

對於認知儲備,莊紹源說,教育程度、工作難度、生活情境是否複雜及休閒活動頻率高低等,都可能影響。其中因受教育及學習新事物的過程,都是在建立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因此教育程度是1項非常好的指標。

延緩老齡認知退化可以從多方面預防,莊紹源說明,「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分析顯示,攝取魚類與茶飲頻率較高的老人,有明顯較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此外,養成學習新知與閱讀的習慣、參加團體休閒活動等,則可以增加認知儲備,尤其中老年人可以多參與社會活動。

莊紹源說,只要活得夠老,就可能面臨認知功能退化,但只要在有限的生命期間內,認知儲備沒有降低到影響日常生活,仍可以維持處理日常生活的各項事務、與家人朋友交流,就不會被診斷為失智症。未來研究盼持續探究認知儲備影響認知衰退的機制,以及與心血管疾病間的交互作用等。(編輯:管中維)11211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