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降 醫:疫情影響、照護計畫奏效

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降 醫:疫情影響、照護計畫奏效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0日電)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天表示,國內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見下降。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尚志分析,是受COVID-19疫情影響與早篩早治照護計畫奏效,估明年會持續再降。

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天舉辦「腎事太平、腎臟病照護績優機構頒獎典禮」並宣布「台灣腎病年報」最新結果。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長期透析發生率每百萬人口525人,較2019年相比下降0.6%,為5年來首見下降;且透析年齡標準化來看,發生率也呈穩定下降趨勢,其中40歲到64歲發生人數逐年下降。

「我們是腎病正在消失的國家」,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這顯示強化「早篩早治」觀念已展實質成效,但台灣腎病人數據推估仍高達263萬人,腎病預防仍舊不能掉以輕心,須持續朝「廣闊照護量能」、「促進多元合作」、「提升腎病適能」等目標努力。

對於下降原因,黃尚志指出,非受單一因素影響,包含可能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有部分高齡長者過世影響;另一方面,國內長期推動衛教與共同照護網照護率持續上升等,也有助延後患者需要開始洗腎的時間。

黃尚志指出,國內約7成洗腎病人都已納入在照護計畫之內,未來共同照護更盼擴大納入早期腎病、糖尿病、心臟科、家醫科等,幫助病人早期掌握腎病風險。日本較台灣早約6年開始下降,台灣在今年初次出現洗腎發生率下降,預估明年還會再降。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提醒,三高、肥胖、吸菸、長期服用止痛藥,都是慢性腎病高風險族群,其中吸菸者易忽略腎病風險,也有民眾習慣自行買止痛藥吃;應及早透過抽血及驗尿,交叉比對「腎絲球過濾率」與「白蛋白尿」兩項數值,了解腎臟健康,並應盡早尋求全台腎臟病照護機構「早篩早治」。

民眾對腎病認知,陳宏麟指出,「慢性腎病觀念調查」蒐集513份問卷,結果顯示逾8成民眾有「定期健康檢查、安全用藥」正確觀念,但仍有3成民眾對於「尿裡有泡泡一定是腎臟不好?確診慢性腎病只能終身洗腎?」有錯誤認知,但其實泡泡尿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蛋白尿初期也無法用肉眼觀察。(編輯:李亨山)11212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