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社會合科題大增 結合轉型正義、俄烏戰爭時事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2日電)學測今天最後一節考社會,試題取材結合生活時事,例如俄烏戰爭、COVID-19疫情、轉型正義及台灣茶產區特色等,融合歷史、地理、公民的合科試題也大幅增加。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今天舉行最後一天考試,最後一節考社會,社會考科包含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領域。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入闈的高中教師協助審題,教育部則邀請台北市歷史科、地理科、公民與社會科的教師群協助分析試題。

入闈的審題教師透過書面資料指出,歷史試題取材廣泛,例如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銀製胡椒罐」、香料貿易路線等入題,並以照片及地圖為情境,進行跨單元整合,也重視當代事件歷史分析,包括俄烏戰爭等入題,題目敘述精鍊,設問則深化對問題的認識與反思。

地理試題方面,審題教師認為,試題結合日本寶塚溫泉與手塚治虫漫畫紀念館等旅遊景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出現在地小農以網路宅配銷售蔬果箱等生活情境,或是取材自澳洲有袋類物種遷徙路線等學術情境;部分試題包含歷史或公民概念,例如第17題以新北石碇地方歌謠「相褒歌」,加上台灣史1860年代開港通商的歷史脈絡,探討台灣茶產區的特色與族群。

審題教師提到,公民試題關注當代重要議題,近1/3取材自真實社會議題,例如以轉型正義平反過去農民抗爭、COVID-19疫情時代,政府作為對人民的影響、疫情時代線上教學凸顯的科技近用問題等;今年公民非選題形式多元化,包括勾選和書寫、完成表格、書寫理由等,對考生有不同層次評量。

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表示,今年歷史試題以區域衝突、國家體制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人群移動與多元文化,多數題目須閱讀思考,圖表題4題也比去年增加;混合題及非選題的題幹敘述較長,且不少是以史地公合科形式出現且融合靈活,考生必須結合3科知識並細心閱讀,才能判讀並推論出答案。

台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群提到,地理試題比去年略難,主因是很多合科題目,要以歷史資訊找出地理線索,無法融會貫通的學生會比較辛苦,還有部分跨科題不易找到答題關鍵,例如第60題考日治時代設立第1所女子中等學校的都市考量,題幹不易判斷答案且可能對此校考生有利;今年雖有很多跨科試題,但也讓許多地理概念消失,導致地理變成背景知識,是遺憾之處。

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群則指出,今年命題取材多元,包括處境不利族群的權利、性別平等議題、政府權力運作與法制政策、網路與媒體影響公共意見等;今年題組出現大幅度合科命題,學生要能整合史地公概念才能作答;部分題目彰顯新課綱的探究與實作精神,例如以社會對兩性數理能力的刻板印象為基礎,要學生反思此觀點的成因及錯誤之處。(編輯:陳仁華)11301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