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談「性」輕鬆說 4撇步開啟對話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9日電)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面臨「性」煩惱,同學閒聊或從網路尋找可能是錯誤觀念,但親子談「性」常難以啟齒或輕輕帶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傳授4撇步與孩子建立正向溝通模式。

適逢寒假,親子相聚時間增加,國健署長吳昭軍今天透過新聞稿建議家長,不妨透過春節假期、家庭聚會或旅遊等親子互動時機,試著與家中的青少年開啟「性」健康對話,透過親子間坦誠交流,引導和給予成長過程中的支持,讓孩子可以更加理性及健康地面對自己的身體和情感。

國健署提供對話4個撇步,幫助親子間建立正向的「性」溝通模式。

第1個撇步是「做個可以討論的父母」,許多家長覺得對「性」所知太少,其實家長不需要以性學專家角度與孩子談,只要讓孩子感覺家長是可以一起討論「性」話題的對象,孩子遇到困擾時就會主動詢問。

第2個撇步為「創造可以討論的時機」,國健署表示,青春期孩子不像兒童期,不會主動詢問,需家長主動從生活取材、把握機會開啟話題,如透過新聞報導或學校生活事件等,由父母先以開放式問題向孩子提問看法,雖孩子可能以簡答或還好等口吻表達,家長還是要把握對話時機。

第3個撇步是「運用正向鼓勵與溝通」,國健署指出,青春期孩子注重自主與獨立,需別人尊重及肯定,會預設「說了就會被罵」等立場,家長可多用正向鼓勵溝通技巧,包括同理、尊重、肯定、鼓勵及分享彼此等,取代負向溝通方式,如權威禁令、假設性懷疑、批評否定等。

第4個撇步為「指導孩子思考、決定及負責任」,國健署表示,青春期孩子需有機會訓練思考,學習做決定,依據決定行動獲得經驗。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可用開放態度先聆聽孩子想法,一起分析事件原因與可能後果,再提供家長想法及過去經驗,引導討論不同情境選擇的利弊得失。(編輯:管中維)11301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