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7日電)嘉義公園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紀功碑解說牌,「贔屭」基座寫為「龜」座,民眾感到疑惑;嘉義市建設處說,解說牌有誤將重立,並詳述此「贔屭」故事,這座贔屭是以台灣砂岩仿製。
嘉義李姓民眾日前至故宮南院參觀「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展出明晚期至清初的玉雕「贔屭」;他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展件說明嘉義公園福康安紀功碑也有贔屭扛碑。
李姓民眾說,他特地到嘉義公園看福康安碑,卻看到解說牌指「此碑龜座為砂石仿造」,讓他疑惑不知福康安碑基座是贔屭還是龜。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王健宇指出,古代很多石碑下方都雕成贔屭,台灣最有名的就是赤崁樓的9座石碑;另外,嘉義公園的「福康安紀功碑」,也有贔屭扛碑。
對此,嘉義市建設處副處長羅資政說,將重製解說牌更正錯誤,並詳述此「贔屭」故事。當年福康安紀功碑從中國大陸運來台灣,船至安平港時,底座贔屭不慎落海失蹤,現今嘉義公園這隻贔屭是在台灣以砂岩仿製。
據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記載,1788年(乾隆53年),乾隆皇帝御賜10座紀功石碑及贔屭基座,以花崗岩在廈門雕製,褒揚福康安的戰功。
其中4座全刻滿文,4座全刻漢文,2座漢滿文合刻,於1791年(乾隆56年)竣工、裝船運往台灣。但船至安平港時,其中一具贔屭不慎落海失蹤,因此民間有「石龜脫逃」的傳說。
當局臨時在台灣另以砂岩仿製贔屭一隻,與其中一座滿漢文合刻碑石立於嘉義縣城東門附近的福康安生祠內。1906年(明治39年)嘉義大地震後移往現在新榮路三商百貨附近,之後再移到嘉義公園內存放。
1911年(明治44年),當時落海的贔屭被漁民撈獲上岸,因此民間又有「石龜復活」的傳說,這隻贔屭目前奉祀在台南市保安宮內,被尊稱為「白靈聖母」。(編輯:黃世雅)11303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