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紐約11日專電)台中太平頭汴坑客家社區工藝太平藍今天在紐約舉行文化展及藍染工藝工作坊,現場湧入人數超過名額,分屬不同世代,一一隨太平藍團隊以彈珠或冰棒棍等紮染道具,體驗曾一度失落的傳統藍染工藝。
「希望各位了解客家文化,更理解我們」,太平藍背後推手、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今天於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持「青色奔龍:紐約工藝文化交流展」開幕式,分享太平藍緣起及以樹葉製成染料的永續理念,盼藉此推廣客家文化底蘊。
原是大學教師的葉晉玉,在921地震之後率團進駐汴坑服務,當年從社區營造及社區重建一步一腳印,如今發展成為客家藍染的社區產業。在太平頭汴坑偏鄉的中高齡工藝師和青年設計師團隊合作下,共創精緻設計及製作的手工藝品,已享有國際知名度。
隨著葉晉玉「征戰」東西南北的設計師江婕妤對中央社表示,所謂「藍染」是指採集蘭草植物後提煉為泥狀的原料,接著再製成濃度不一的染缸,創造不同設計的作品。
幾年來,接觸到客家藍染的民眾多是好奇台灣的藍染跟日本或印度的藍染有何不同。江婕妤說,差別在於「染缸飼料」,也就是讓染缸內的菌獲得營養發酵。每個國家提供的營養劑不同,太平藍會在缸內添加麥芽糖或米酒,泰國放香蕉,日本則是加入高級清酒。
葉晉玉及團隊在台灣及海外推客家元素,大紐約客家會則以客家美食及社群媒體專攻美東受眾。客家會整合行銷總監江怡賢表示,大紐約客家會是聯合國(UN)附屬組織,將延續UN的精神,向不同世代與種族推廣客家文化。
「去年,我們在紐約市參與8場台灣市集(Taiwan Fest)的活動,教上萬人手作擂茶,也在現場販賣客家美食。今年客家會特別引薦太平藍到紐約,希望透過藍染DIY活動觸及到更廣大的族群」。
此外,社群經理張淳淇推動大紐約客家會的數位轉型,在年輕人常用的社群媒體Facebook, Instagram 上宣揚客家的語言、美食及文化,幫助大紐約客家會打破地域上限制,大推客家能見度。
今天逾60位民眾戴手套將手中的白布重複染色3至4次,讓色素堆疊在布上,體驗曾一度因為化學染料發明而失落的客家藍染文化。就讀設計科系的尼爾森(Nelson)表示,藍染過程不複雜,卻能呈現獨特的暈染圖騰讓他印象深刻。
現場也可見太平藍的經典作品,包括象徵客家人遷徙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的「飛揚」、以稻米及圓樓圖像講述客家精神的「勤耕」,以及描繪客家人與土地深厚連結的「與自然共生」等。
活動東道主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陳永豐預告,今年除了舉辦太平藍展覽以外,「十鼓擊樂團」將在這個月傳統週時演出,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也將特別把媽祖分身請來紐約。(編輯:陳承功)11305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