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8日電)立院挑燈夜戰審國會職權修法,朝野爆發激烈衝突,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重摔送醫,因腦震盪動用核磁共振(MRI)掀浪費醫療資源質疑。急診醫師今天說,若神經學症狀嚴重,都會使用MRI檢查以求謹慎。
立法院會昨天漏夜處理國會改革法案,藍綠爆發激烈衝突,包括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郭國文、邱志偉等人遭國民黨立委推下主席台,現場尖叫聲不斷,幾名立委受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
其中,沈伯洋從主席台上頭部墜地,傷勢最為嚴重。民進黨昨天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譴責國民黨暴力,並透露沈伯洋已照MRI;而沈伯洋本人今天凌晨返家則發文報平安。
然而,有醫師質疑,MRI檢查耗時較長,不適合用在腦震盪這類急性患者身上,日後恐遭衛福部健保署核刪點數。
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今天接受媒體電訪說明,腦震盪急性期臨床上會先以電腦斷層(CT)檢查腦部是否有出血、有無顱骨破裂。
即使患者沒有腦內出血,李建璋說,後續仍可能會有神經白質變化等廣泛性軸突傷害狀況,且若從2.5公尺以上高度跌下,或是病患表達自己有頸椎相關症狀、特殊神經學症狀表現,醫師都會採取MRI方式檢查以求謹慎。
他也解釋,CT檢查時間約3到5分鐘,MRI則須30分鐘,並非外界所想耗時數小時,若醫師經過臨床判斷,考量患者危險因子、特殊神經學症狀等,在病歷中詳實紀錄,就不須擔心被核刪。
李建璋表示,腦震盪觀察時間以症狀為主要考量,若沒有症狀時,因擔心患者延遲性出血,建議留院觀察6至12小時,以確認是否出現異常,若MRI檢查後確認正常,醫師也會比較放心讓患者回家。(編輯:陳政偉)11305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