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盧易之編曲哲學 改編如泡麵加料無損原味

鋼琴家盧易之編曲哲學  改編如泡麵加料無損原味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4日電)鋼琴家盧易之拿到傳藝金曲獎「最佳編曲獎」後,改編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個人獨奏會也將呈現「改編的藝術」。他說,改編就像泡麵,加甚麼料都可以,無損泡麵本身的味道,卻可以更有風味。

盧易之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就像吃泡麵加熱水,吃到的是原味,「但吃泡麵也可以加蛋加青菜,還是有原來的味道。」盧易之在改編時會先把樂曲內化,全部咀嚼後重新編寫,成為一個全新作品,「希望讓大家認識這些改編的樂作,我相信如果改法是有趣的,觀眾一定會喜歡。」

從小習琴的盧易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畢業後,取得柏林藝術大學最高演奏家文憑返台,目前是北藝大音樂學院專任助理教授。2012年曾獲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2023年則以「天黑黑∕雙子二重奏」同名專輯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編曲獎」。

盧易之表示,小學時每天都在彈哈農練音階,非常枯燥,很自然就去改編,」聽到一段旋律記下來,重新彈出來,自己很有成就感。」盧易之說過去改編過像「忍者龜」的旋律音樂,備受同學崇拜。

盧易之說,「好玩」很重要,「我從鋼琴跨到作曲那一步,其實很沒有壓力,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專門做改編的,寫不好就摸摸鼻子再接再厲;如果不小心被肯定,我就會很開心。」盧易之說,改編會讓人不只注意樂譜裡的東西,也會讓他多看見樂譜外面的世界,把更多可能性帶進來。

這次音樂會精選歌劇、交響曲、圓舞曲等改編名作,包括李斯特改編威爾第的「弄臣」模擬曲,李斯特改編古諾的「浮士德」圓舞曲,徹爾尼改編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幻想曲以及盧易之改編的「補破網」、「黃昏的故鄉」及「丟丟銅仔」等台灣民謠。

盧易之說,過去沒有唱片沒有網路,大家要聽音樂會不是那麼方便,「改編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聽音樂管道。」盧易之說這也是作曲家們展現自己藝術能耐的方式之一,「很多曲子都會改編成家庭音樂會可以演奏的,再流傳出去,更讓人理解作曲家的思路。」

盧易之鋼琴獨奏會「改編的藝術」音樂會將於6月2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6月28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編輯:吳協昌)11306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