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沒?」訪全球中餐館 看見美食背後遷徙故事

「吃飯沒?」訪全球中餐館 看見美食背後遷徙故事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9日電)中餐館是海外華人長久以來最顯著的文化標誌之一,導演關卓中把4年走遍全球5大洲探訪中餐館的經歷寫成書,「吃飯沒?」記錄每道美食背後,華人移民奮力生活的遷徙故事。

關卓中(Cheuk Kwan)的生命足跡像張世界地圖,自幼即不斷在多國間遷徙生活,1950年生於香港,在新加坡、香港、日本度過年少歲月,後求學於美國,並在歐洲、中東、非洲及亞洲等地工作,通曉中、英、日、法、粵語。

2000年初,完成紐約大學電影製作進修的關卓中組織製片班底,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基礎,結合對美食和旅行的熱愛,花費4年,走遍印度、馬達加斯加、挪威、土耳其等16國拍攝「中餐館」(Chinese Restaurants series)系列紀錄片,拜訪海外中餐館的創業者、廚師、員工和夢想家,成就了1段南至亞馬遜、北至北極圈,總長超過20萬公里的探索之旅。

「吃飯沒?」是關卓中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間動念撰寫的旅行回顧,從這群勇敢的中餐館經營者身上,看見華人移民的生活故事及其歷史、文化與政治意涵。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他笑說也像把自己漂流人生的心情寫入。

中餐館是許多華裔移民到新國家的第一步,關卓中分享,大多數人沒有烹飪背景,但為了求生,落地就得趕快工作,中餐館是不錯的途徑之一 ,「因為中國菜早已風靡世界,永遠會有市場需求」。

然而在他鄉落地後,是否能把它視為新的根,又要如何延續中華文化傳統,這也是關卓中內心的疑惑,尤其許多華人移民二代、三代,甚至沒再另取中文名字。

因此在拍攝期間,關卓中常常詢問受訪者「你是哪裡人?」好奇他們的身分認同。他特別難忘在阿根廷落腳、為大型連鎖超市供應冷凍春捲的「春捲大王」江福清的回答。

江福清出生於中國,因國共內戰成為孤兒,後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為尋求更好生活,1960年代移民阿根廷。當聽到關卓中的問題後,江福清回應,所謂「家」的概念已慢慢變淡,「地球這麼小,我們在世上的時間又這麼短。既然生長在地球上,當個地球人就好了」,骨灰撒入大海即可,讓他彷彿找到知音。

關卓中坦言,一個家要如何保有中華文化傳統並不容易,尤其講到愛情和婚姻時,國家和文化的界線便不存在,「或許這就是我們在後現代世界生存的方式,每個人都拼著自己的身分拼圖,盡力把零碎片段拼成完整的畫面」,奮力活出自己的生命。(編輯:管中維)11306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