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新來敲門」聚焦AI 學者:人文不可取代

「經典重新來敲門」聚焦AI 學者:人文不可取代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11日電)「經典重新來敲門」今天課程進入尾聲,邀請專家學者對談,會中聚焦AI與人文學科結合;學者認為,人文社會科學還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用迷信念AI相關,專業是未來關鍵。

教育部規劃人社基礎人才培育計畫「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透過14個經典閱讀課程並討論,希望有效引發高中生興趣與融入。台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台中女子高級中學、文華高級中等學校及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等,逾百名學生參與。

課程今天總結,邀請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作家張惠菁、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蔡璧名等人,與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針對「人文社會這條路」主題與談,會後學生討論熱烈。

陳一姍說,她國三那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回家都在看新聞,看到記者在天安門前報導,覺得這份工作也太刺激,她求學過程中歷經台灣政治改革,便對記者工作非常嚮往。

陳一姍指出,她踏入這條路後,發現記者可跟很多名人訪談,也可幫弱勢者發聲,新聞也是一個可以決定社會焦點的工作。

陳一姍分享幾個曾報導的新聞議題,包括高房價幕後黑手、自由貿易真相解密、個資爭議、白領詐騙與洗錢天堂等,希望對政府政策制定能有幫助;她認為,記者工作可到現場看到真相,但是AI時代虛假會更多、真相更少,人文社會科學價值在於建構信任這件事。

張惠菁說,她國外留學回台後,曾在報業、故宮博物院等單位服務,進入網路時代也接觸過數位品牌行銷,接著投入出版業,很難定義自己是哪個領域角色,但也時常與異溫層的人碰撞。

至於人文學科價值,張惠菁認為,人文學科作為職業來說,可能會有框架與限制,但她在歷史學科得到很多養分,包括整理資料方式、發現事情脈絡、了解現況背後成因,也從文學學到故事的力量。

「不要害怕跨出同溫層」,張惠菁指出,與其追求完美,不如體驗完整,出社會會面對未知與不安,時常要面對新事物,「雖然我們會害怕,但沒有什麼好怕的」,要慢慢跨出同溫層,交換經驗幫助彼此,共同建立對世界認識的朋友圈。

蔡璧名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應該要享受興趣、樂在其中,時間要花在最珍貴、最愛的地方,她小時候就決定要念中文系,想要進入文人的世界,知道先行者的生活,運用他們的智慧,學習在亂世怎麼生存,活在任何時代,也都能豁達過日子。

蔡璧名指出,學中文可走很多不同的路,就像她用4年的研究,重新認識中醫,她小時很瘦、很怕黑、善感多愁,嚮往要怎麼找出答案,要怎麼擺脫膽小形象,她打開莊子文章,因此尋得內在圓融,因應外在波折,從膽小害怕變得快樂逍遙。

蔡璧名提到,她在閱讀古文經典過程中,有太多經典帶給她的是更真誠、善良與美好,並讓她從事教育工作;但她要提醒大家,不管一輩子追求多少情愛、事業、功名與財富,那都是樹上的花果,可能片刻就會凋零,要有如新的身體與心靈,才能讓自己永續。

有學生問及,在AI世代如何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陳一姍說,AI快速發展,未來會進到應用面,例如在廣告、媒體、工廠等領域,但人文社會科學實務上還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用迷信要去念相關東西,專業是未來關鍵。

朱敬一指出,「以前的電腦是你給它程式,它就給你資料,但AI是你給它資料,它就給你程式,但你還要告訴它你的目標、你要的是什麼」,這是人才做得到的,也是無法被取代的。(編輯:陳仁華)11306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