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薇關注與核共存的人們 獲在場非虛構獎學金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2日電)第4季「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名單揭曉,入選者包括長期關注反核運動的王舜薇;聚焦戰爭與家族離散記憶的李潔琳;探討跨性別者困境的胡卯;深入烏俄戰爭文化問題的糜緒洋。

此外,關注人口老化與醫療體系不堪重負議題的樹瓊,獲得「歐洲移民寫作獎」。

寫作平台Matters與香港文藝復興基金會於2021年12月發起「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為獨立寫作者提供獎金和編輯支持,向全球華文寫作者徵稿。

這項鼓勵寫作的活動今年進入第4季,根據官方網站公告訊息,本季共收到300多份提案申請,其中近40份報名「歐洲移民寫作獎」。

主辦單位同時公布獲獎者的感言及評審意見,其中以「恆春核事-與核共存的人們」獲獎的王舜薇表示,「反核」確實是宏大公共議題,但持續僅從宏大框架理解,忽略個體的主動與複雜,或許是這個已綿延40年的社會運動經常欲振乏力的原因之一。

以「暹羅,阿公未能到場的遠方」獲獎的李潔琳表示,她希望能在這篇寫作中探討一個問題:「身處時代巨變現場的人,有過哪些掌控自我命運的時刻?在同一時刻被給予不同選項的人,之後的遭遇又分別走向何處?」

以「泰國—大陸跨性別群體的『應許之地』」獲獎的胡卯,引用網路社群平台「推特」上宣傳「自宮手術」意見領袖的話說:「如果我死了,那就是作為男生的我死了。我活著,那就是作為女生的我重生了。」

以「英國國民醫療體系(NHS):顛倒世界與異鄉醫護」獲獎的樹瓊表示,「我在所有真實的勞動中逐步尋找生活的意義,如果我可以找到,那我覺得讀者也可以」。

以「戰時的文學抉擇:烏克蘭的去俄化與文學的身份危機」獲獎的糜緒洋表示,「這是一個對我而言非常個人的故事。我不想像一些同行那樣,一邊研究俄羅斯文學,一邊卻對俄羅斯的導彈視而不見。」

得獎文章將於9月完整公布。(編輯:陳政偉)11306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