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原廠藥迷思 藥界盼處方箋成分名取代商品名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4日電)近年缺藥頻傳,藥界指出大多有替代藥品,呼籲民眾棄品牌迷思,藥師公會全聯會倡議台灣跟上國際腳步,醫療單位開立的處方箋以成分名取代商品名,以利打破「原廠藥」迷思。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今天在晚宴致詞表示,多數國家醫療單位開立處方箋上不會寫出商品名,「學名藥寫成分就好」,但台灣卻採取處方箋皆以商品名為主,只要單一產品缺貨,就容易出現明明有同成分、同劑量替代藥,但民眾卻不願意使用。

黃金舜以過去曾出現缺貨的「普拿疼」為例,他說,普拿疼是鎮痛、解熱劑,成分是乙醯氨酚,多達10多種可替代品項。若處方箋上寫的是「普拿疼」,而非「乙醯氨酚」,一旦普拿疼缺貨,藥師就難以調劑,呼籲台灣跟上國際腳步,醫療單位開立的處方箋以成分名取代商品名。

黃金舜表示,通常寫出商品名藥品是原廠藥,藥價不低,是造成台灣健保藥價花費高達新台幣2400多億元的原因之一。美國藥品協會2021年起要求醫療機構處方箋必須以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為主,當年度64億張處方箋,9成開立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年省3700多億美元。

黃金舜認為,台灣健保問題在於看病非常容易又便宜,台灣民眾1年看病平均17次,先進國家才7次,「台灣人的身體有這麼不好嗎」,處方箋成分名取代商品名不涉及修法,據悉,衛福部預計10月起從牙醫開始推動,希望推動腳步加快,積極改革,讓健保永續經營。

針對最近有社區藥局反映「徵不到藥師」,只好採取不接處方箋的措施應對。黃金舜說,大規模連鎖藥局福利較好、年薪高,暫無招募不到員工問題,甚至連大醫院藥局都隨著調薪,已逐漸改善缺人狀況;主要是傳統小型藥局利潤有限,薪資未提升,聘人較辛苦,確實可能逐漸萎縮。(編輯:張雅淨)11307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