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日電)奧運盛事吸引民眾觀賽,但比賽總有輸贏,心情難免受影響。心理師建議,可以和家人朋友討論,整理情緒、收回注意力,遇選手比輸失落,可把支持心轉向關注選手後續發展。
巴黎奧運各項比賽逐漸白熱化,但單昨天一晚,台灣民眾就看著羽球男雙金牌組合李洋、王齊麟強勢晉級、女子射箭好手雷千瑩挺進16強,還有桌球選手鄭怡靜、林昀儒紛紛止步8強,心情如洗三溫暖。甚至有些民眾可能覺得自己「帶衰」,看比賽「害了選手」。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對媒體說明,這類過度投入的民眾有2大特質,包含本來就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情緒容易跟著環境起伏;再來是敏感度高,一般人會跟著賽事同喜同悲,但敏感度過高的人較難控制焦慮情緒。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黃柔嘉告訴中央社記者,欣賞運動也是興趣之一,看比賽很投入並非壞事。若看競賽後心情過於低落、受影響或過度興奮,可以跟家人、朋友討論,抒發自己對比賽的想法,在談話中整理自己的情緒。
黃柔嘉也建議,可以轉換頻道看看別的節目,或可做點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讓自己放鬆的事情,協助轉換心情、轉移注意力;若接下來要上班、有事情要處理,則可以透過深呼吸,把注意力轉回到自己身上。
遇到支持的選手落敗難免失落,黃柔嘉指出,比賽本來就有輸有贏,可以把這份支持的心情,轉換到持續關注隊伍、運動員本身,期待運動員未來的表現,避免專注在單一賽事上。
不少人看完比賽會在社群媒體發表心得,不過黃柔嘉提醒,社群媒體上較容易遇到不熟悉的人,若有些人想法、表達較為偏激或過於激動,引起更大情緒反應,就不適合回應或繼續觀看相關貼文,建議遠離。
不少人熬夜追賽事直播,但看完情緒激動,加上3C產品影響,更不利睡眠。黃柔嘉說,可以給自己15到20分鐘時間,透過換睡衣、刷牙洗臉等日常生活儀式放鬆,也可以躺在床上練習「身體掃描」,感受從頭到腳感受身體每一吋,放鬆看比賽備受刺激的感官。
許正典則指出,人眼視覺受到運動的刺激,會產生類似運動的刺激效果,因此光是用眼睛看比賽,就會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在運動,造成交感神經亢奮,容易造成失眠、焦慮,因此建議不要同時切換好幾個頻道、平台觀賽,並建議盡量維持正常作息。(編輯:李錫璋)11308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