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生走讀雅加達唐人街 建雙語地圖助保存文化資產

清大生走讀雅加達唐人街 建雙語地圖助保存文化資產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29日專電)國立清華大學印尼國際志工團近日到雅加達唐人街進行3天田野調查,走訪華人廟宇了解歷史,並建置有雙語介紹的數位地圖,補足當地廟宇歷史資訊缺口,地圖網站未來可供遊客使用。

清華大學印尼國際志工團8月下旬赴雅加達草埔(Glodok)唐人街,深入了解當地華裔歷史,如廟宇和華人文化等,並以所學專業將歷史資訊做成數位地圖,協助當地社區保存歷史文化資產。

這個志工團由12名來自不同科系的清大學生組成,擁有教育、藝術及外語等專業,8月中旬由指導老師王麗蘭帶領,赴雅加達進行志工服務。

王麗蘭向中央社表示,網路地圖上有關雅加達唐人街的資訊仍不完整,像是華人廟宇的文化背景及運作方式都相當匱乏。

她說:「大部分廟宇資訊都不夠完整,像是信徒和儀式都不清楚,這是因為(大家)都是以旅遊景點來看待它(廟宇)。」

王麗蘭認為,台灣學生可以靠數位科技協助印尼保存歷史文化遺產,將永續城市的概念帶到印尼;與此同時,也能藉由與印尼人互動,加深對印尼的認識,再把印尼特殊的人文風情介紹給台灣人。

志工團團員張善源告訴中央社,他發現雅加達唐人街與馬來西亞或泰國不同,很少看到中文字,像是草埔唐人街牌匾就僅有英文和印尼文。另外,有關唐人街的廟宇資訊也非常匱乏。

馬來西亞籍的張善源說,身為華裔,很希望為雅加達唐人街建立完整的華語資訊地圖,以保存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他表示,當地華裔居民得知志工團要製作雙語地圖後,都相當熱情地分享許多珍貴的歷史故事。

張善源指出,雙語地圖完成後,所有內容將傳至網路上供遊客使用。

王麗蘭表示,台灣社會高度仰賴印尼籍家庭看護工,但印尼人對台灣人宛如「最陌生的家人」,社會普遍對印尼社群和文化有隔閡,也不甚了解;希望台灣年輕世代可以用更創新的形式,拉近台灣與印尼的距離。

志工團團員李庚陵首次到印尼。她表示,過去對印尼的印象停留在看護或工人等移工樣貌,因此認為印尼很落後。經由此行,發現印尼貧富差距大,與她過去認知的完全不同,打破了刻板印象。(編輯:陳妍君)11308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