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颱風山陀兒身陷鞍型場 缺乏導引移速緩慢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日電)氣象專家吳德榮解釋,颱風山陀兒在海溫條件佳的環境下生成,並一路沿巴士海峽移動、增強至強颱,然而現階段走入大氣處於平衡狀態的鞍型場,失去明確導引才會移速緩慢。

根據中央氣象署颱風警報單,中度颱風山陀兒今天上午10時中心位置在高雄的西南方約140公里處,以每小時7轉10公里速度,向北北東轉東北進行。

氣象署指出,颱風山陀兒近似滯留,登陸時間將延到明天,未來路徑雖然預計會在登陸後沿著西部北上,但強度也不排除登陸後就快速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次颱風山陀兒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這一帶的海溫條件一直都不錯,而類似的環境也延伸到巴士海峽,因此在初期山陀兒移動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成長、增強。

吳德榮進一步說明,颱風移動主要還是需要靠導引氣流,但目前山陀兒所在的位置是「鞍型場」,也就是大氣處於平衡的狀態,左右的高壓都無法導引它,才會發生近似滯留的現象。

吳德榮提到,山陀兒在現在的位置滯留愈久,就愈容易受到地形破壞,所謂的地形包含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等,都可能會截斷大氣間水氣傳輸,如目前台灣東部持續性的降雨,就代表在消耗山陀兒的能量。

吳德榮也說,預估山陀兒在未登陸前會因地形而緩慢減弱,登陸後會造成很大的破壞,沒多久就會減弱成輕度颱風,並且持續減弱,但各地仍應慎防強風、豪雨;4日起強度再減弱、威脅逐漸減小。

對於山陀兒路徑一變再變,吳德榮解釋,想透過電腦模式模擬颱風,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儘管現在有AI參與,各國模式、運算的機制不同,反而會有呈現更多的答案和選項,且高壓環境變化很慢,一點小變化就可能有很大的誤差。

吳德榮進一步說明,其實過去也都有特殊路徑的颱風,山陀兒並不算是特例,如1986年的韋恩颱風、2001年的納莉颱風;並不一定代表是現在的氣候造成颱風路徑變數多。

此外,吳德榮說,海面上的觀測資料不足,也沒辦法設觀測站,雖然用衛星、電達的遙測資料,都是推估值,既然是推估就會有誤差,不一定正確的資料就算用AI也很難推估算出精準的結果,現階段氣象應該以「完整預報取代完美預報」,讓大眾知道各種可能性。(編輯:陳政偉)11310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