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高雄12日電)詩人瘂弦逝世帶給華文文壇無限感慨,更恰逢「創世紀詩刊」創刊70週年。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表示,瘂弦的文字足以留給好幾世代回味學習;學者楊宗翰也認為,瘂弦影響力遍及世界。
封德屏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瘂弦最早為軍中作家出身,又獲得國外文學碩士,不管在求知、詩的表現,甚至編輯上的貢獻,都對台灣文壇和現代詩影響巨大。雖然瘂弦詩作不多,但他的一本詩集就能影響一個又一個世代。
封德屏指出,瘂弦從70年代開始接掌「聯合副刊」主編20餘年,與已故作家高信疆主編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激烈競爭亦努力衝破傳統激盪下,創造華文報紙副刊的鼎盛時期,無論文類創新、極短篇的創造,甚至跨界演繹都是從那時開始,影響無數世代文學青年,「這個特別精彩的文學時代,好像隨著瘂弦過世離開,我們特別感慨,也對他表達無限敬意。」
封德屏表示,瘂弦晚年定居加拿大,因身體狀況較差無法搭乘飛機,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回台灣,他們只能遙遠的追思和紀念。讓她尤為感慨的,今天正是「創世紀詩社」創辦70週年,當年「創世紀鐵三角」創辦人瘂弦、張默、洛夫,僅剩張默一人在世,詩社夥伴本來還期待瘂弦能在螢幕上講講話,「不過他已經留給我們很多文字的寶藏,足足讓好幾個世代回味學習。」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副教授楊宗翰亦撰文悼念,他指出瘂弦是華文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歷來3次台灣「十大詩人」選拔他皆榜上有名,可見其在眾多創作者跟讀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瘂弦的詩作被視為「古老中國和現代西洋混合的產品」,接收了西方現代詩技法的衝擊,融入戲劇性、民謠風,成功轉化出屬於他的獨特詩風,直至今日,「瘂弦風」仍在華文世界廣被傳誦。
楊宗翰寫道,寫詩是瘂弦最重要的起點,雖然1965年後便停筆不寫詩,但他在編輯影響力亦極為深遠。瘂弦從1960年代起曾主編「創世紀」、「幼獅文藝」、聯合報副刊等重要期刊雜誌近40年,策劃與主辦「聯合報文學獎」鼓勵海峽對岸及海外作家,亦提攜本地青年作者,又主編多部重要選集與大系,以編選行為實現「台北作為華文文壇重鎮」之企圖。
楊宗翰表示,瘂弦熱切擁抱現代,卻也不忘傳統;他既追求在地性,也胸懷全球化布局,遂能讓聯合報副刊在北美與東南亞開枝散葉,對各地華文讀者影響深遠。除了寫作與編務,瘂弦也長期身體力行參與文教、社教之推廣,「他畢生奉獻於文化事業,工作立足台北,影響卻遍及世界。」
作家蔣勳今天也在臉書發文敬悼瘂弦,他寫道:「寒露過後,大坡池一片秋天荷葉,從綠,一夕之間,彷彿雕塑,轉成金屬的古銅色。詩人凋零,大概也是如此,肉身成為他們自己不朽的詩句」,並敬悼少年時啟發他的詩人瘂弦,永遠記得他溫婉寬容的美好聲音:「我也不凋零,我也不結果。」(編輯:陳政偉)11310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