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7日電)現居新北市的藝術家楊敏郎申請登錄為炭精肖像畫的傳統工藝保存者,但未通過審查。他說,隨相機普及,炭精肖像畫逐漸沒落,年輕人沒興趣恐瀕臨失傳,他盼望有生之年傾囊相授。
今年81歲的「泥畫家」楊敏郎出生於彰化縣溪湖,早年從事肖像畫工作,目前居住新北市石碇區,他仍沉浸於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因偶然機會接觸水泥抹牆的力道,以創作「泥畫」聞名。
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小時就喜歡塗鴉,服役時,同袍發現他的畫像技法天分,鼓勵他鑽研並以此為生。退伍後北上,以畫肖像畫為業,在板橋地區畫了近6000幅的炭精肖像畫,養活一家人。
因畫室靠近台灣藝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楊敏郎保持創作及學習的動力,自學雕塑、水墨、泥畫等。近期在藝文界推薦與鼓勵下,他於10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向新北市政府提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炭精肖像畫」並為炭精肖像畫實踐者。
他說,炭精畫約百年前從中國傳入台灣台南、鹿港、艋舺,台灣50年代前曾經風行,且炭精畫可長久保存成為歷史記憶,也是當時很多畫家新興的藝術,且賴以維生的技術。
楊敏郎解釋,炭精畫是以炭精粉為顏色,用毛筆當硬畫筆繪製畫像;畫作與相片幾乎一樣,還可表現光影、色階、空間維度,色調與畫質比相片更柔和、細膩。
他說,炭精畫能展現畫師功力,但隨著相機普及已逐漸沒落,技藝恐瀕臨失傳。這項技藝在中國不少省已列為地方重要文化資產,並逐步申請為國家及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告訴中央社記者,11月邀集3名文資委員訪查後認為,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的傳統工藝認定標準較特殊,應具可追朔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及發展的軌跡等。
文化局指出,炭精畫屬於西方的傳統藝術,並非華夏傳統藝術門類,且在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形成顯著的師承及特殊風格。委員認為楊敏郎的炭精畫技術精湛,不僅繪寫人像也應用其他材質多元表現,但不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決議不予列冊追蹤。
另外,根據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所載,國內現行無形文化資產的傳統工藝也沒有炭精畫登錄。
對於審議結果,楊敏郎說,雖有遺憾,但對有心學習炭精畫者,他仍願意傾囊相授,盼能將藝術創作承傳下去。(編輯:戴光育)11312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