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9日電)苔蘚、蕨類在室內鮮活生長,但不再是依附自然世界的土木山石,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今天起推出展覽「人.造自然」,集結5名藝術家以創作回應人類再造的「第二自然」世界。
陸府建設創立35年,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邀請段存真擔任策展人,並推出「人.造自然」展,邀請李光裕、廖浩哲、陳漢聲、陳肇驊與張庭溦參與。段存真試圖從中爬梳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脈絡,當人們感受到自然喚起移情作用時,也透露出人類觀看自然的方式帶著文化的眼光,「這樣的自然,不只是客觀存在,更成了我們再造出的第二自然。」
像是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則打造「自然」,他運用永生處理的苔蘚與蕨類,並設置於人類建構的室內環境,透過擬真的地景向觀眾提問,當人們在人造環境中觀看到逼真植物標本時,被滿足的究竟是對自然的嚮往,還是無法獲得的缺憾。
來自高雄的藝術家陳漢聲,則展出作品「兩個太陽-菱角?芋頭?」與「共生苗」,「共生苗」是插著雙瓣人造植物的一排鋁罐,植物間歇或急遽地顫動、旋轉並敲擊瓶身,如鄉間工廠中傳出的作業聲響,呈現在產業社會中形塑出的日常「自然」風景。
藝術家陳肇驊為此次展覽發表新作「島」,運用壓縮機冷排與熱排相互作用的原理,冷排凝結成霜,熱排讓霜融化成水滴落至下方的植物中,同時熱力也提供了照明的電力來源,讓植物獲得所需的光照。透過人造的擬態自然滋養真實自然,回應當代因工業發展與消費文化所結構出的社會現實。
「人.造自然」展覽今天起至8月31日於台中陸府植深館開放預約參觀。(編輯:李亨山)11404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