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花蓮縣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5日電)花蓮市「石來運轉」噴泉的花崗石圓球磨損、機械故障等,市公所展開維修,由於耆老指基座下有日治時期「金太郎抱鯉魚」石像,果然在翻修工程中挖出,令地方相當興奮。
北迴鐵路通車後,花蓮市臨近海濱的舊火車站因鐵路改道而拆除,舊火車站前圓環一帶原本繁華興盛因改道後而沒落。2006年時任市長蔡啟塔為重拾往日商圈風華,特地結合觀光與石材等特色,打造出「石來運轉」噴泉廣場。巨大的石頭在水柱的帶動下運轉,象徵「風生水起」,成為許多遊客拍照留念的景點之一。
花蓮市公所表示,石來運轉噴泉廣場因噴水幫浦機械頻頻故障,加上長年磨耗,石球已非真圓,公所編列預算辦理舊站街景風華再現工程,進行石球打磨及基座清洗修補等工程,預計明年初可完成。
而在施作當中從基座挖出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金太郎抱鯉魚」石像,對於這座石像的處置,市長魏嘉賢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尊重文史工作者的想法,會與新市長交接,由團隊及專家學者商討保存文物方案,再決議要現地保留還是以其他方式保存。
根據地方耆老說法,金太郎抱魚石雕像源於1934年,花蓮港廳為了花蓮地區的觀光事業,計畫整治花蓮港驛廣場(即日治時代的舊花蓮火車站),興建圓形噴水池,並在水池中間設一尊日本童話「金太郎」塑像。
文史工作者黃家榮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做田野調查10多年,問到老人家都說「金太郎抱鯉魚」石像埋在噴泉廣場下方;得知廣場要開挖整修,特別請工程單位留意,沒想到投票前兩天聽聞「挖到了」,趕緊跑去看,果然跟長輩們說得一模一樣,大家都感到很興奮。
民間俗稱這個石像是金太郎抱鯉魚,不過文史學術界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是「童子抱鯉魚」,象徵有餘、吉慶的意涵。(編輯:謝雅竹)11112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