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故鄉風華再現 澎湖湖西公所與台電聯手復育

中央社

(中央社澎湖縣12日電)繼台電尖山電廠復育荸薺有成後,湖西鄉公所與台電今天聯手在湖西埤塘生態園區進行荸薺復育工作,期望荸薺故鄉再現,找回往昔傳統美味。

荸薺是湖西鄉在地野生種特有作物,在鄉內埤塘與荸薺窟等溼地,早年都可見荸薺,可惜因引進福壽螺,導致野生荸薺受外來危害,消失近30年。尖山發電廠於2015年引進澎湖在地種,在廠區內溼地進行野生荸薺復育工作,今年開花結果。

澎湖湖西鄉公所與台電攜手復育荸薺行動,今天由鄉長陳振中、鄉代會主席陳紘諒、尖山發電廠長歐致誠、湖西村長辛天澤及台電荸薺復育小組與社區民眾,一起在湖西埤塘生態園區濕地50平方公尺的面積,種下近200株荸薺苗與播撒3000粒種籽,期盼再現荸薺故鄉風華。

陳振中表示,荸薺是湖西鄉特有作物,目前鄉內僅剩林投與潭邊等零星種植。他在16年前就任鄉長時,曾率先進行復育工作但未如預期,5月間台電舉辦復育荸薺發表會重新看到復育希望,公所決定再次進行荸薺復育,感謝台電共同攜手在湖西埤塘週邊的生態園區來進行復育,期能再見荸薺風貌。

陳振中強調,今年再度進行荸薺復育,未來並將透過食農教育,讓民眾更加了解農業的價值和重要,培養對食物的尊重和環境的保護意識,期望湖西再現昔日的田野風貌,也期待生態園區未來能成為更多人前來欣賞和探索的生態寶地。

依澎湖縣誌「物產志」記載,澎湖荸薺別名馬蹄、又名慈菇,生長於沼澤與池沼區,其中湖西一帶水源較為充沛,是荸薺生長極佳環境。但澎湖荸薺與台灣本島不同,台灣球莖比較大像龍眼般,澎湖比較小如同粉圓般,吃起來口味也不一樣,味道清脆甜美。(編輯:孫承武)11206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