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廣慈博愛院3(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8日電)廣慈博愛院因房舍陳舊且院民減少決定重新開發,但土地所有權及使用分區複雜等,困難重重;當地里長蔡桂清笑說,建商原本擔心當地反彈大,「沒想到我們都是在幫忙的」。
廣慈博愛院位置為台北市東區最後一塊大而完整的土地,而房舍逐漸老舊,每年需要修繕之處越來越多,加上周遭環境變化快速,使廣慈圍牆內外落差越來越明顯。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鄭文惠告訴中央社記者,博愛院時期的廣慈是個大家庭,但1間房沒有隔間卻還要擠6名長者,種種做法都跟不上現今強調的隱私及情感照顧,「時代變了,需求也變了,真的到該轉型的時候了。」
2001年,北市府以廣慈博愛院、福德平宅區域位置及周邊為考量,以BOT為發展方向,並結合社會福利設施,建構廣慈社會福利園區;2005年採「都市發展與社會福利兼顧」方式規劃再開發,結合民間資源以BOT方式委託民間投資及營運;2011年,民間開發公司未依契約規定如期取得第1期工地建照,北市府終止契約。
社會局指出,問題在於土地所有權分屬不同局處如社會局、財政局、公園處等,使用分區也都不同,整併方面困難重重。直到2016年的都市計畫將全區用地重新劃定為「公共設施特定專用區」,問題才慢慢解決,終於在2018年進入園區整體施工階段。
大仁里長蔡桂清在前市長柯文哲時代,在一場廣慈說明會上批評市府縮小綠地,氣到撒冥紙抗議。蔡桂清受訪時回憶起此事,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說,「人家建設公司來拍這邊的紀錄片,第一個畫面就是我在撒冥紙。」
蔡桂清說,他身為在地里長,為了幫里民爭取權益,開發過程給了很多壓力,曾被抱怨「公家的地你管那麼多幹嘛」,連建設公司都擔憂反彈力道太大,「沒想到我們都是在幫忙的。」
施工過程難免有噪音跟粉塵,遇到居民抗議,蔡桂清就化身和事佬,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並積極爭取廣慈公園廁所、遊具等,文物陳列室也在蔡桂清堅持下,由3面牆擴充成較完整的展示空間。對目前廣慈的成果,蔡桂清微笑稱讚:「我很肯定。」
廣慈博愛園區現結合社會住宅、行政中心及衛福設施等整體規劃,分為A基地信義區行政中心、B基地廣慈衛福大樓,C基地到E基地為社宅共1520戶;目前剩C標的社宅還在蓋,將於今年底完工,屆時全區將完整開放啟用。
鄭文惠指出,早期做社福的私立機構很少,所以像廣慈博愛院這樣的公立機構一做規模就很大、所有服務全包;現在則注重公私協力以及福利多元分工,舉凡身障、婦女、小孩、長者,在硬體軟體方面都會受到更精細的照顧。
鄭文惠說,以前的廣慈是自成一體的大社區,現今的廣慈社區不只大,更結合在地的資源,「過去是政府主導,現在是彼此出力,照顧孤苦無依的人」,新廣慈的落成是這種精神的延伸,也盼這坐落於四獸山腳下的大家庭滋養更多生命。(編輯:蕭博文)11206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