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釋迦輸出中國 單一市場或分散風險農民見解各異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1日電)中國恢復台灣釋迦輸入,恐讓這2年政府分散釋迦風險的「3箭」前功盡棄、農民放棄辛苦闖出的直銷管道,回到「雞蛋放在同一籃」的中國市場;不過,也有農民不願再走回頭路。

2年前中國海關以檢驗出害蟲暫停台灣釋迦輸入,台東鳳梨釋迦逾90%銷售中國,受到嚴重衝擊。

農委會祭出3箭措施,設定銷售目標為1萬3000公噸,分別是外銷5000公噸,內銷5000公噸,加工產業3000公噸。3支箭的達成率96%,也為鳳梨釋迦開拓中國以外的市場和增加加工產銷管道。

另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立法委員劉櫂豪的努力下,讓鳳梨釋迦進入量販店和電商平台,甚至青農走出傳統的盤商收購、送交集貨場,自創網路銷售平台。也有青農看到中國「善變」的市場,早已轉作其他作物。

這2年在政府和農民的努力下,開拓中國以外的市場以及增加多元化加工商品,甚至轉作,讓台灣釋迦市場不再單一的中國。

中國昨日忽然宣布恢復台灣釋迦輸入,有專家學者擔心又回到「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風險。

專家學者表示,釋迦銷往中國是透過貿易商,「哪邊市場有利,貿易商就往哪裡衝」,就算農委會祭出優惠,貿易商也不可能再花費心力去開拓其他國家市場;另外,在有利可圖情況下,農民自然而然就不會放棄轉作,且將貨交給貿易商比自己直銷來的方便,因此雞蛋恐又回到放在同一籃子。

但是也有少數農民持觀望,甚至不願再走回頭路。青農周巨茗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不會再回頭押中國市場」,他幾年前就看到雞蛋不能放在同一籃子,因此開始分散風險,種植其他農作物;另外,中國現在已有6個省份種植鳳梨釋迦,產量比台灣還多,在這種情況下台灣釋迦漸失優勢。他觀察到日本和韓國很喜歡吃台灣的釋迦,「我覺得這市場比較重要,為什麼不來開發這些市場呢」。(編輯:黃世雅)11206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