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成因多為土砂流失 紮實工程與巡檢缺一不可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0日電)路面塌陷形成「天坑」,專家表示,是土砂因自來水爆管、擋土工程沒做好等因素流失,導致地層不穩定,除了從工程與設計面預防並定期巡檢,民眾的「體感」也可成為利器。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莊均緯告訴中央社記者,「天坑」常見原因包含自來水爆管、過度抽地下水導致路基塌陷、包泥等,原理都是土砂流失,如此一來地質自然就不穩定。

莊均緯以南京西路案為例,就是因污水管線破損,土砂跑進管子裡,旁邊的地質就會流失崩塌;或是開挖工程時擋土工程沒做好,讓土砂跑到開挖面,也會出現天坑。

而如果天坑原因跟水有關,如自來水爆管或有滲漏等,水會讓土砂更易流動或是堆積在路面等,就會產生坑洞;而之前信義區坑洞也是因地下連續壁灌漿時出現「包泥」,意即泥巴跑進混凝土裡,使本該為混凝土構造的連續壁出現一個較脆弱的點,水從此處滲入後,地表因而塌陷。

莊均緯說,要預防天坑,除了工程與管線設計要事先規劃並確實執行以外,也必須定期巡檢。

莊均緯特別指出,台灣地震多,可能民眾都習以為常,但還是要養成多留意自家與周遭的習慣,例如梁柱有無歪斜、地面是否出現原本沒有的裂縫等,不要因為「震完好像都沒怎樣」就掉以輕心。

另外,莊均緯說,體感也可用以觀察周邊地質是否穩定,例如走習慣路線時覺得高低或角度不太對、有哪邊「怪怪的」,可以找里長商量或是土木專家來評估,就有機會及早預防天坑問題。(編輯:方沛清)11207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