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8日電)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今天公布112年度台南地區夏季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1 659隻,較去年增加37隻,但受乾旱影響棲地縮減,沒有取得交配權個體增加,顯示繁殖受到影響。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透過新聞稿表示,今年台南夏季調查共調查到1659隻水雉成鳥,官田區仍為水雉主要分布的區域,占70%,其次為下營區和麻豆區,分別占成鳥總數14%和9%。另外,歸仁、柳營、六甲有水雉繁殖記錄,白河及山上區也發現水雉蹤跡。
李文珍指出,有87%成鳥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大部分雛鳥及蛋的繁殖記錄也出現在菱角田,顯示水雉多利用菱角田為主要繁殖地。此外,水稻田及尚未耕作的水田也是水雉常使用棲地,牠們常在濕地環境中找尋食物。
李文珍說,在繁殖地選擇方面,今年在水稻田、荷花田、草澤及種植香水蓮水域觀察到水雉育雛模樣,顯示水雉會利用多樣環境繁殖。
李文珍表示,今年台南面臨嚴重乾旱,不少菱角田休耕或轉作水稻,耕種中菱角生長情況也不如以往,導致水雉可使用棲地略減,水雉繁殖也被迫延期,許多調查員回報資料時提及,過往同一時期水雉新生個體多已進入幼鳥階段,但今年觀察到的大多尚為雛鳥。
今年另一個特別狀況為,以往水雉對棲地範圍要求約1巢0.5公頃,但今年許多巢與巢間距不到100公尺,且有很多水雉是以聚群型態出現,代表沒有取得交配權的單身個體增加,顯示水雉繁殖確實受到影響。
李文珍指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台南市政府合作,延續過去推廣友善耕作策略,讓水雉能有更多友善環境作為繁殖棲地,但隨著氣候變遷,相對容易受到衝擊,呼籲消費者選擇支持友善環境農產品,用實際行動給予幫助。(編輯:郭諭儒)11208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