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百年雙喜樓崩塌 短期先殘跡保留、加固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2日電)金門縣定古蹟呂朝怡洋樓(又稱東村雙喜樓)因年久失修,在颱風海葵過境時,遭大雨侵襲崩塌。文化局短期將以殘跡保留、構造材料清理與加固,並向中央申請經費補助,研議處理方式。

金門縣文化局日前在蓮庵里辦公室召開地方說明會,文化局長呂坤和親自主持會議,邀請古蹟代管人、蓮庵里辦公室、東村社區發展協會、金門縣文資防護專業中心等單位,共同研商後續處理方式。

文化局透過新聞稿指出,說明會中決定分為短、中、長程計畫執行,短期以殘跡保留、構造材料清理與加固為主,再向中央提送修正計畫申請經費補助。期間由家族等相關人士,多方協尋所有權人後代,依法辦理相關程序;待產權問題解決後,再研議後續處理或修復方式。

東村呂朝怡洋樓在民國初年興建,因2樓立面「囍」字磚砌窗極具特色,又稱「雙喜樓」。在民國104年10月27日經金門縣政府公告指定為古蹟,文化局指出,因土地所有權人旅居新加坡,不知下落,在家女兒因登記父親名下。逝世後未辦理繼承,且無法聯繫到其家族後代。

洋樓因長期閒置、年久失修,導致建造物損壞,外孫輩陳應德修又無法取得所有權人同意,難以推動整體性修復工作。

洋樓屋頂曾在去年6月坍塌,今年遭逢多次颱風侵襲,加速建築構造損壞。文化局表示,在颱風杜蘇芮時,造成1樓後寮牆局部石塊崩落;5日颱風海葵後,該處石塊崩落情形加劇。隔天洋樓不敵連日大雨衝擊,牆體嚴重倒塌。

文化局指出,目前古蹟尚無詳細建築調查與測繪,且原有形貌倒塌,貿然重建恐失文化資產真實性。現階段重要工作為殘跡整理、基礎紀錄,並妥善收存完整的石塊、甓磚、煙炙磚等原構材。

金門縣法定有形文化資產有247處,總數為全台第二,第一為台北市、台南市排名第三。呂坤和說,與其他縣市文資總數與人力、經費資源相比,金門相較不足;加上金門早期經歷出洋、戰亂等特殊歷史,建物產權不明阻礙修復工作。期望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保存金門重要文化資產。(編輯:黃世雅)11209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