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來訪 看高雄車站展受感動

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來訪 看高雄車站展受感動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7日電)哈瑪星台灣鐵道館3日起推出「驛動.城啟-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特展,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館長大場喜幸昨天至高雄看展,他表示,看完鐵道館的模型展深受感動與啟發。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以高雄車站為軸,車站周邊建設變化、族群遷徙、歷史事件與城市發展為緯,推出「驛動.城啟-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特展,回顧台灣從日治時期迄今的鐵道故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李旭騏說,高雄車站過去曾有中山地下道、中博臨時高架橋連接前後站,延伸的補習街、電子街、皮靴街,是高雄市民這幾十年以來的生活回憶。李旭騏也感謝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支持,特展得以順利展出。

李旭騏提到,高雄唯二的帝冠式建築高史博和高雄車站都承載高雄城市情感與歷史記憶,第3代高雄車站站體經過文史團體、地方政府、工程單位協力促成2次遷移的工程壯舉,創下全台最大文物(2500噸)搬遷紀錄,也是全台唯一遷移又復位的站體。

受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邀請來台的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的館長大場喜幸、副館長荒木文宏及學藝部主任五十嵐健一,昨天南下高雄參觀舊打狗驛故事館、北號誌樓及哈瑪星台灣鐵道館,並搶先參觀「驛動.城啟-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特展。

大場喜幸表示,鐵道館的模型展將台灣景點與產業發展呈現得很好,讓他深受感動與啟發。

高史博表示,高雄車站經歷5代變遷,展覽主題圍繞在高雄車站的演變與週邊變化。1900年代依港而生的第1代「臨時打狗停車場」及第2代車站「打狗驛」(後更名「高雄港驛」),主要目的是貨物運輸。

隨著都市往東發展,1941年啟用的第3代車站「高雄新驛」是縱貫線上唯一的帝冠式建築,也是日治時期最後一個完工的大型車站,展現當時高雄作為南進基地的雄偉氣勢,並為高雄車站的永久位置定錨。(編輯:郭諭儒)11211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