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繽紛鐵花窗2(中央社記者姜宜菁、蘇木春雲林縣20日電)雲林縣鐵工師傅林鈴通無師自通,化剛硬的鐵為花朵、波浪等鐵花窗裝飾,土庫老街如他的藝品展場,現在雖已退休,土庫仍可見到他的作品,與老屋相互輝映昔日風華。
沿土庫中山路到順天宮前,整路達8成都是82歲林鈴通的鐵花窗作品,從波浪、花朵到山丘等,相當多元;林鈴通雖已退休20年,身體仍相當硬朗,在他帶領下,林鈴通細數作品製作時間與造價等,往事歷歷在目。
林鈴通會先讓顧客挑圖樣,縱橫交織是基本款,還有花朵、幾何與山水紋等樣式,常做的圖案約10多種。
他說,早期製作鐵花窗全靠手工,為減少作品差異性,還會特別製作模組,無奈隨時代演變,鐵花窗越趨少見,工具、模組全送人,只有中山路上幾個鐵花窗說著當年歷史。
林鈴通說,他國小畢業後先去學修單車,接著去學鐵工,還未當兵就開業,製作鐵窗、鐵門與鐵皮屋,還兼維修農機,全盛時期聘8名員工。
他說,當時街上開始大量建屋,為防盜與孩童安全,都會找他製作鐵窗、鐵欄杆。他不喜歡單一線條,為求美觀,以人工凹折方式製造圖案,其他居民看到紛紛上門指定樣式,越做越多,土庫老街儼然成為藝品展場。
林鈴通表示,鐵花窗相當費時、費工又費力,其中花朵圖案最熱門,而當年做鐵窗不像現在有機器,全部人工裁剪與搬運,要裁剪1根鐵材至少2人作業,相當辛苦,願意做的人不多,「賺辛苦錢」。
「人力老化是問題」,林鈴通表示,鐵工費體力,土庫在地年輕人都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且相關工作危險性高,鐵窗製作好要安裝在住家時,不像現在有吊車,早期只能用繩索以人力吊掛,具危險性,加上治安趨於平穩、工廠大量自動化製作,訂做手工鐵窗客源變少。
是否可惜相關技術漸失傳,林鈴通說,時代就是這樣,現在如果人工做鐵花窗,工錢與成本都划不來,還要維護保養,像他的作品現在還有住戶使用,已相當不易。
土庫鎮民代表謝夙秋說,從小就看著林鈴通製作鐵花窗,老街上現存老幾乎都採用林鈴通作品。早期手工鍛造鐵窗看起來充滿藝術感,成為老街特色亮點之一。
謝夙秋表示,隨老屋拆除,林鈴通鐵花窗在時代演變下逐漸消失,幸好近年土庫小鎮許多老房都保留再造,搭配林鈴通鐵花窗傳達濃濃文化感。(編輯:李明宗)11304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